工作中,我們大概都痛恨這樣一類人:
明明只是做了日常分內的事情,就把事情提升了一個高度,拼命往自己臉上貼金;平常小事如此,要是做出點兒什麼成績,在各種場合都說,巴不得讓所有人都知道他們的功勞。
領導們高高在上不清楚一些基礎細節,竟然就輕信了,認為他們很有能力、很有想法。
這是前段時間有讀者給我留言描述的情形,顯然,他看不上這樣的方式,跑來問我:工作中要怎樣展示自己的工作成果,看起來又不像是在邀功?
從我們剛踏入職場的時候,很多人都被教育過,在職場中,要高調做事、低調做人。但這個度究竟要怎樣把握呢?
我的思路是:讓事情本身成為故事主角,你化身為那個講故事的人就好。
什麼意思呢?
舉個例子,你是一位程序員,負責修復bug。
某次加班加點,終于完成了10個bug。
圍繞著你在一定時間內(說明難度強度)修復了10個高難度(同前面的作用)的bug去講,就是讓事情本身成為主角;而圍繞著你加班加點多辛苦去講,就顯得在賣弄苦勞。
當然,前一種方式可以捎帶著提一下,自己是加班加點的,但都很含蓄,包括但不局限于:半開玩笑地說昨晚回去家人都睡了,或者修完bug半夜的時候回復一封郵件說bug已經修復了大家不要擔心...
我一向覺得,該展示的時候還是要展示,只要不是以損害別人的方式就好。
回到這個問題本身,展示成果,而又不顯得像是在邀功,可以選擇以下一些方式。
1. 和老板在形成固定的溝通匯報方式
如果你匯報工作讓老板覺得在邀功,除了可能在匯報時用了不恰當的方式(如上文提到的),還有一個可能就是,你平時匯報工作不夠到位!
和老板形成一個固定的溝通匯報方式很重要,無論是平時下班前簡單溝通一下事情進展,還是白天見縫插針的溝通,或者是針對重要項目定期的溝通,都可以讓老板一直都知道你在忙什麼,對你做了什麼、投入多少時間精力都會心中有數,而不是直接得到一個結果致使對方覺得過程很容易。
2. 把成果和心得分享給團隊提供價值
如果是一些你自己進行的小嘗試,發現效果不錯,但是和老板日常溝通又覺得這件事太瑣碎了,況且老板也不一定懂具體的操作,可以把自己總結出來的方法分享給大家。
這樣一方面展示了你的主動性、樂于分享,展示了個人的影響力;另一方面,因為你提供了實用的價值,姿態也不難看。
3. 涉及報告部分用數字、圖表更直觀有說服力
無論是和老板溝通,還是和團隊分享,要記住一張圖勝過一千句話。郵件或者報告中加上數字和圖表,比如前后效果對比,會讓大家印象更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