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搜索站內資源

「詩佛」王維:內心寧靜,是最頂級的自由

佩珊 2021/12/13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春夜空山,靜謐安寧,桂花輕盈落地,細微而曼妙。

在這香林桂雨間,主人公正細品內心的閒靜與安寧。

此時,明月出岫,鳥鳴更幽,靜到極處,恰似仙境。

此等萬籟空靜、清幽絕俗的畫面,正是來自「詩佛」王維所作的一首《鳥鳴澗》。

古人雲: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大自然的靜美,只有那些擁有靜之心、美之心的人才能領略。

很顯然,王維正是此道中人。

他好靜,愛美,通禪,雖命途多舛,卻始終淡然處之。

因為他深知: 一個人如果奈何不了命運的安排,那就去掌控自己的內心,活成自己最舒服的狀態。

咸陽少年游,淡定追夢

西元701年,在山西祁縣的高門大戶王處廉家中, 隨著一聲嬰兒的啼哭:

府上迎來了他們的長子——王維。

王維的母親是博陵望族崔氏,她素來篤信佛學,就連給兒子起名也離不開佛家典籍:

她以《維摩詰經》為依據,給孩子取名王維,字摩詰,意為「潔淨,沒有污垢」。

可以說從一開始,王維的身上便被播下了佛門清淨的種子。

王維出生即是世人羡慕的貴公子,良好的家學加之聰穎的天賦,讓他自幼便能彈奏各式樂器,工于書畫、明曉佛理,成了「冠絕當時」的一代神童。

可好景不長,隨著父親的驟然離世,年僅九歲的王維失去了最大的靠山。

而作為家中長子,他沒有資格哭泣悲傷,他只能學會成長,默默吞下所有委屈,獨自扛起振興家族的責任。

少年王維似乎一夜之間便長大成人,他侍奉母親越發孝順,處事越發有擔當。

唐玄宗開元三年,十五歲的王維,心中有夢,眼裡有光,肩上有擔當。

他話別家人,踏上了前往長安的追夢之旅。

鮮衣怒馬少年時,且行且歌且從容。

初到長安,王維幾乎為眼前的繁華所魅惑,內心的激動和歡喜莫名沸騰,他覺得自己的夢想有了綻放的天地,于是便昂首挺胸、氣定神閑地走進了這座城。

所有的努力都沒有白費,這位驚才絕豔的少年,很快就受到了各大名流的追捧。

據史料記載,王維 「名盛于開元、天寶間,豪英貴人虛左以迎,甯、薛諸王待若師友」

其中,唐玄宗的弟弟岐王李范更成了他的摯友。

此時的王維壯志淩雲,豪情激昂:

新豐美酒鬥十千,鹹陽遊俠多少年。

相逢意氣為君飲,系馬高樓垂柳邊。

他游走在長安的各大權貴間,榮辱不驚,淡然自若,心中豪氣縱橫,恨不得馬上便參加科舉,一舉高中!

當時的大唐實行「公薦制度」, 參加科考不僅要有實力,還需重要人物的推薦,方能有高中的機會

王維躊躇滿志,對狀元之位更是勢在必得,可忽然聽聞狀元名額已經定了宰相張九齡的弟弟張九皋,為此他惆悵不已。

此時好友岐王來了個神助攻,他于府上設宴,請來唐玄宗的親妹妹玉真公主。

席上鼓樂齊鳴,歌舞昇平,其間一聲琵琶錚然響起,頓時吸引了公主的注意,公主向岐王問道:

「眼下公子是何人?」

「是個擅長音樂的人。」

一曲終了,滿座寂靜,如癡如醉。

公主看著這個「妙年潔白,風姿都美」的儒雅青年。接著問道:

「這曲子,我怎麼從來沒聽過?」

只見王維雍容雅步上前,恭敬答道: 「此曲名曰《鬱輪袍》,乃新曲。」

王維見公主面露喜色,便趁熱打鐵,趕緊奉上早已準備好的詩稿,公主讀後大為驚歎: 「你若應試的話,我當全力推薦。」

有了公主的推薦,自是萬事好說。

開元九年,21歲的王維狀元及第,並在曲江宴上彈奏一曲,瞬間贏得唐玄宗的青睞,當即任命他為太樂丞。

至此,王維終于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夢想。

有才,有夢,不緊不慢,放手去追,這樣的人又怎會不成功呢?

一如《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中的那句話:

沒有一顆心,會因為追求夢想而受傷。

當你真心渴望某樣東西時,整個宇宙都會來幫忙。

臨風聽暮蟬,活得灑脫

世人稱,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維是人才。

當這「人才」金榜題名時,「天才」還在家鄉愉快地玩耍,「地才」還是個不識字的娃兒。

「王維文名極盛,成名在李白前20餘年。」

王維的人生就像開了外掛一樣,叫人望塵莫及。

然而,命運的大手一揮,一切都突然切換了打開方式。

重陽節前夕,身為太樂丞的王維正在太樂署緊張有序地排練著《五方獅子舞》。

此時,好友岐王來尋。于是王維安排了好酒好菜,席間二人暢談甚歡,推杯換盞,一來二去,都喝醉了,岐王提出要看黃獅子舞。

雖然當時這黃獅子舞乃皇帝專屬,但此時的王維喝高了,並沒想那麼多。

「王爺想看,那就舞一回吧,也好替皇上把把關嘛。」

想得挺美,可惜事與願違。

第二天玄宗知道此事後龍顏大怒,立刻下旨將王維貶到濟州當一名倉庫管理員。

屋漏偏逢連夜雨,船遲又遇打頭風。

仕途坎坷的王維,再次橫遭命運的暴擊: 妻子因難產而歿,連同孩子一起永遠的離開了他。

莎士比亞說: 「命運的鐵拳擊中要害的時候,只有大勇大智的人,才能夠處之泰然。」

王維本是淡泊之人,于功名榮辱,雖有寄託,卻不執著于心。

唯獨對待感情深摯不移,他將愛妻珍藏于心,從此屏絕塵累, 終身未娶,三十年孤居一室

他藉著山水的溫柔,來消釋心靈的創傷,說走就走。

一路南下,一路走,一路歌,寄情山水,寵辱皆忘;寓情天地,暢快灑脫。

西元735年,在宰相張九齡的提拔下,王維重返官場。

但不久後,張九齡就遭貶謫,奸相亂政,朝廷烏煙瘴氣。

王維看不過去,便寫詩為恩師發聲,之後再遭排擠,被迫貶謫到苦寒的塞外去,後來又被打發到江南濕熱之地。

但即便如此,他的心依然是開闊的、隨性的、愜意的。

從南方回到長安,王維在藍田的輞川山谷置別墅,開始他的半官半隱生活。

「我心素已閑,清川澹如此」,他悠閒地經營著輞川別業,于辛夷塢傾聽芙蓉花開花落,在竹裡館彈琴複長嘯,去鹿柴沐浴夕陽靜照。

時常與道友裴迪往來泛舟,彈琴賦詩,嘯詠終日。

他憑著天才畫家的審美去撲捉輞川美景,以音樂家的耳朵去諦聽大自然的天籟,一一為輞川二十景作詩,終成《輞川集》。

彼時,他的詩作精緻空靈,他的內心瀟灑暢達。

林語堂說: 「做自己的夢,走自己的路,順應天性,快樂灑脫。」

倚著山間清爽的風,王維盡情地釋放,瀟灑地舒展,他的內心越發淡定和喜悅。

世事無常,命運給我以痛,我回命運以歌,學會接受,學會放下,得之淡然,失之坦然。

坐看雲起時,靜享孤獨

西元750年,王維的母親崔氏病逝,這一噩耗讓他悲痛欲絕。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母親是他心中的軟肋,亦是他心中的鎧甲,每當跌入人生低谷而不知所措時,他總會想到:

「還有母親在。」

而今陰陽兩隔,子欲養而親不待,不惑之年的王維像個找不到媽媽的孩童一樣傷心落寞。在丁憂期間,因哀痛毀傷得骨瘦如柴,幾乎臥床難起。

「一生幾許傷心事,不向空門何處銷。」

王維為母親守喪三年,期間直接搬到了輞川別業,他焚香獨坐,誦經禮佛,聞江上之清風,覽山間之明月,在自我的空間裡修煉著維摩詰

「不厭世間苦,不欣涅槃樂」的境界。

他的身體雖是孤獨的,但內心卻豐盈依舊。

西元756年,安史之亂爆發,叛軍闖入長安,玄宗帶著家眷及千余禁軍悄然出逃,次日大臣們上朝都傻了眼: 「皇帝跑了,我們也跑吧!」

于是眾人紛紛逃亡,長安城裡一片混亂,王維原本安靜的生活也瞬間被打破。 在眾人奔走逃命之際,他還在細心整理書籍,安排家眷;

當他料理好一切準備出城時,卻恰巧遭遇叛軍,並被安祿山強行安排了職務。

待到安史之亂平定後,唐肅宗給偽官分級定罪,剛從叛軍牢籠逃出的王維又鋃鐺入獄。

因叛亂期間心念李唐作過一首《凝碧池》,加上弟弟王縉請求削官職來贖兄罪,王維不僅被無罪釋放,反而官越做越大。

然而,五十多歲的王維飽受牢獄之苦,早已是精疲力竭、無心政事,

「晚年惟好靜,萬事不關心」,他放下執念,看淡得失,不再追求任何物質享受, 「禁肉食,絕彩衣,居室中除去茶檔、經案、繩床,別無他物。」

一念放下,萬般自在。

經歷人世的沉浮,王維悟透了生活的真相。他開始自由自在地享受屬于自己的寂靜,靜默獨處,冥想誦經,踏山訪水,信步漫遊。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把心放下,隨處安然。王維躋身于山林,並不覺得孤獨,相反,獨來獨往自有一份快然自足。

正如世人所說: 「王右丞如秋水芙蕖,倚風自笑」。

「能在孤獨中心靜如水,才能在紛擾裡安然而立。」

如今的王維, 「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身外一切皆成空,唯有精神的寧靜和生活的喜悅。

西元761年,60歲的王維在家中病逝,據說, 他走的時候他安靜得像一尊佛。

奧修曾在《智慧奧秘》中說道:

如果你真的變寧靜,你將不會注意別人所說的,如果別人的意見仍然重要,那麼你就不是寧靜的。

如果真正的寧靜發生在你身上,你就能夠笑。

寧靜不是隔絕人世喧囂,而是在認清了生活的真相後,依然平靜地與自己對話,依然享受著生活的滋味。

無論是曾經的快意逐夢,還是後來的飽經滄桑,王維始終是那個寧靜淡然、溫潤如玉的貴公子。

願我們都能涵養一點靜氣,做自己的精神貴族。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