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搜索站內資源

情緒不好,是因為智慧不夠?王陽明:「3種方法」控制情緒

佩珊 2022/01/05

饑來吃飯倦來眠,只此修行玄更玄;

說與世人渾不信,卻從身外覓神仙。

試問人世間,誰能沒有七情六欲?

高興的時候,開懷大笑,事事順心;生氣的時候,大發脾氣,傷己傷人!

我們常常認爲,正面的情緒和負面的情緒,是人類精神的一體兩面,是自然而然發生的兩種狀態。

而王陽明先生卻認為,情緒穩定並不是一種天賦,而是一種能力, 是一種可以通過智慧和修行來獲得的能力

王陽明一生的遭遇可以說是坎坷不斷,受盡折磨。

因直言上書得罪了官宦,遭廷杖、入獄、被貶,後來又因功高蓋人而被妒忌,甚至被誣陷謀反。

常人若經歷這些,早就對生活不抱希望了,而王陽明卻是「樂在其中」。

正因為這種樂觀積極的情緒,才使得自己開開心心地在瘴毒彌漫的明代官場中,安然無恙地生活、修行,

文治武功留名青史之餘,還順便創立了「心學」……

活在當下才能快樂

王陽明曾說:「只存得此心常見在便是學。過去未來事,思之何益?徒放心耳。」

意思是,只要能夠時常存養自己的心,就會經常覺察到心的存在,這便是做學問。

過去的事情已經過去了,未來的事情還沒發生,想它們有何意義呢?如此胡思亂想,只會讓自己白白丟失了清明的本心。

一個人要想獲得快樂,就得有活在當下的智慧。

曾經有人請教馬祖禪師如何修行,馬祖禪師回答:「饑來吃飯,困來眠。」

這個人很奇怪說:「別的人也是這樣做的,難道他們跟你同樣用功嗎?」

馬祖回答:「不是這樣的,他們在吃飯時想著睡覺,睡覺時又想著吃飯。而我,吃飯就是吃飯,睡覺就是睡覺,所以我們是不一樣的。

王陽明曾用這個典故做了一首詩:

饑來吃飯倦來眠,只此修行玄更玄。

說與世人渾不信,卻從身外覓神仙。

簡單理解就是告訴我們要 學會活在當下,專注于眼前的事物,不要去胡思亂想

專注于當下的人,不會計較過去無謂的得失,更不會杞人憂天去擔心還未發生的事情。

心理學家曾證明, 一個人若能專注于某件事,那麼他的身心就會處在一種極其和諧的安穩當中,並且極容易引發出一種超然舒緩的喜悅感!

黨心靈寧靜而清明,自然會讓靈魂愉悅而快樂。

破除我執,才能快樂

王陽明被貶龍場,在那他曾經打造了一個石棺。

「石棺」可是他龍場悟道的一個重要利器。

因為他悟道時,一直難以忘記自我,拋下生死,所以就打一個石棺,內心告訴自己: 「你已經死了,還怕什麼呢?」

王陽明每日靜坐在石棺中修身,潛心悟道,終于在某一天,他領悟了「格物致知」的道理。

其實人生最大的障礙不是別人,而是自己,若是不能破除我執,那麼人就會被情緒所困,難以脫離困境。

我們之所以感覺痛苦,就因為我們感知到了「失敗」。

所謂「失敗」,就是事情沒有按「我」想的那樣去發展,事情到最後也沒有獲得「我」預期的結果,因此「我」才會痛苦不堪。

王陽明說: 「所謂的尋找快樂,就是一個不斷放下自我的過程。

蘇軾在《前赤壁賦》中寫道:「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當蘇軾面對人生中的重大變故時,愁緒難解,他選擇忘掉自我,返歸自然,將自己有限的生命與自然相融合,以此換來了生命的灑脫和快樂。

莊子曾説:「人能虛己以遊世,其孰能害之。」也是這個意思。

每個人的生活方式各不相同,在與人交往的時候放下「自我」,多去換位思考,去理解、去包容。

「虛己遊世」也就是虛己、忘己、忘掉一切的私欲、偏見,只有這樣我們才不會去害人害己。

放下了我執,也就不會去計較那些瑣事,反而對一切都看得很開,這樣情緒才會更加穩定健康。

少一點欲求才能快樂

王陽明曾說 :「吾輩用功,只求日減,不求日增。減得一分人欲,便是複得一分天理,何等輕快灑脫,何等簡易!」

 

功夫在減不在增,所謂減即去物欲之昏蔽; 減盡人欲,便回復良知之本體了。

一個人的欲望多了,痛苦也就多了,在他與世界的交集增多時,爭執和分歧也隨之而來。

人的欲望總是無窮無盡,滿足了這個,卻還想要那個,最終被欲望所控制,淪為了它的「奴隸」。

有道是:

家有廣廈千萬間,睡覺只需三尺寬;

家有良田萬萬頃,一日只能吃三餐。

《道德經》裡有言: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那些情緒穩定的人,一般都活得簡單,他們並不是「無欲無求」,而是懂得「知足常樂」。

古代的張良、董仲舒、諸葛亮、韓愈等都是在取得卓越成就之後淡泊名利。

正因為他們能夠控制自身的欲望,所以才能專注于事業,最終取得了過人的成就,也延續了家族的興盛。

通過節制自己的欲望,來減少心中雜念,讓自己的心靈真正意義地沉靜下來,使自己脫離欲海,去做更多有價值有意義的事情,如此,才能獲得真正的快樂!

最好的修行,是快樂

最好的養生,也是快樂

王陽明有一位弟子,叫陳九川。

曾經在生病的時候,情緒低落,心情極差。他不知道該如何控制情緒,讓自己的病情好轉。

當時他對陳九川說:「生病這種事,正確地面對它的確比較難,你自己感覺呢?」

陳九川說:「這方面的功夫,的確很難。」

王陽明回答:「經常保持快樂的心情,就是功夫。

如今的科學研究表明,樂觀積極的情緒對健康有利。

若是一個人開心,那麼他的體內能夠分泌一種激素,迅速提升自己的狀態;

反之,若是這個人傷心鬱悶,那麼自身的狀態便會每況愈下。

而這些,原來早在幾百年前,就被聖人王陽明勘破其中的奧秘。

老子曾説:「勝人者力,自勝者強」。

能夠不困于心,不亂于情,戒掉情緒,做心態的主人,才能掌控得了自己的人生。

人生本過客,何必千千結。

願你我,學會戒掉情緒,成為心態的主人,持身如泰山九鼎,應事若流水落花!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