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搜索站內資源

「一代文宗」歐陽修:只有不服輸,人生才不會輸

佩珊 2021/12/20

西元1019年,襄陽城城外。

一個12歲的少年身背行囊,急切地跑到城門下,央求守城老兵: 「學生錯過進城時辰,煩請老伯開門好嗎?」

老兵見少年謙恭有禮,憐愛地說道: 「既是讀書人,那我出一聯,對上就進城,對不上則明日再來。」

說完,老兵出了上聯: 「開關早關關遲放過客過關。」

少年稍加思索吟道: 「出對易對對難請先生先對。」

老兵不由拍手大贊, 「你這小娃才思敏捷,將來必成大器,趕緊進城吧。」

12年後,少年果然高中進士,不僅位極人臣,還被後世尊稱為「文壇宗師」。

他,便是北宋時期著名的大文豪歐陽修。

有著驚世之才的歐陽修,一生並不順遂,他出身寒門,兩度落榜,仕途更是一波三折,但其卻憑著一股韌勁,改寫了自己的命運。

正如人們常說的:

「出身不能決定命運,起點不能決定高度。」

人生笑到最後的,是那些篤定而行,不服輸的人。

也只有不服輸的人,人生才不會輸。

不認命,一代文宗出孤寒

常言道,家貧出孝子,困境造賢人。

歐陽修的人生,一出場就是磨難重重。

他3歲喪父,隨著母親長途跋涉,投奔叔叔為生。可叔叔只是隨州一小吏,日子過得捉襟見肘。

好在母親出身書香門弟,即便身處泥沼,也從未放鬆對他的教育。

沒有錢買紙筆,母親就用沙地當紙,荻杆做筆,手把手地帶著他邊寫邊讀。

「天、地、人、上、中、下……」

在稚嫩的誦讀聲中,沙灘畫荻的童子,慢慢成長為聰穎好學的天資少年。

10歲時,歐陽修已將《左傳》《昌黎先生文集》等書爛熟于心,所作詩賦文字,更是下筆如成人。

年幼的他,心中有個夢想,早日科舉出仕,用自己的俸祿侍養母親。

可是, 天將降大任之人,註定要比別人承受更多的苦難,飽嘗更多的艱辛。

十年寒窗,兩次科舉,歐陽修都名落孫山。

望著母親日漸衰老的身影,心有不甘的歐陽修決定外出遊學,尋求名師指點。

果然,苦心人,天不負。

在恩師胥偃的指導下,歐陽修進步神速,一年之間,連登監元、解元、省元三元榜首。

即便在精英比拼的殿試環節,他也名列前茅,高中進士第14名。

想起作家大冰說過:

你我都明白,這從來就不是公平的世界。有人認命,有人順命,有人抗命,有人玩命,希望與失望交錯而生,倏爾一生。

有時候,輸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再站起來的勇氣。

憑著一股不認命的果敢和不服輸的韌勁,歐陽修先後在史學、經學、金石學等領域多面開花,成就斐然。

尤其他領導的詩文革新運動,不僅開創了一代文風,還開啟了宋代文化盛世的大門。

不順從,敢罵敢懟真翰林

為學,歐陽修孜孜以求,精益求精;為官,他更是剛直不阿,敢為天下先。

西元1036年,朝廷以莫須有的「私結朋黨」罪,將范仲淹貶出京城,並嚴禁百官越職言事。

許多大臣同情范仲淹,卻選擇了明哲保身,甚至連諫官都沉默不語。

右司諫高若訥更是大放厥詞,不停地詆毀范仲淹,把他說得一無是處。

時任圖書館員的歐陽修氣憤不已,提筆寫了一封公開信,譴責高若訥不秉公言事、不辨是非。

「足下非君子也!」

「此君子之賊也!」

「不知人間有羞恥。」

洋洋灑灑一千多字,如山乎海嘯般犀利猛烈,歐陽修把高若訥罵得體無完膚。

可胳膊終究擰不過大腿,老諫官高若訥以「奸朋」之嫌,將歐陽修流放到偏僻荒涼的夷陵縣。

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

幾經貶謫沉浮之後,宋仁宗深深地記住了這個始終剛直敢言、行事果敢的漢子。

西元1054年,歐陽修被提拔為翰林院學士,成為皇帝的近侍之臣。

哪曾想,歐陽修不僅敢罵朝廷官員,就連皇帝本人,他也絲毫不給面子。

上任伊始,歐陽修恰好遇上禦史台彈劾宰相陳執中,請求罷其官職。

但宋仁宗非常寵信陳執中,一意孤行地庇護他,即使言官集體上疏也不妥協。

為打破這個僵局,耿直率真的歐陽修上疏道:

「夫為人主者,拒忠臣而信邪佞,天下無不亂,人主無不昏也……」

他直言不諱地批評宋仁宋多疑多慮、意氣用事、固執已見。

並指出,如果親小人、遠賢臣,天下將大亂,皇帝也將變昏君。

宋仁宋被氣得咬牙切齒,卻又無可奈何,因為朝堂百官都給歐陽修集體點贊。

9天后,陳執中被罷免。

而敢罵敢懟的歐陽修不僅沒有丟官職,還被時人譽為「真翰林」,最後官至副宰相。

有胸懷,千古伯樂第一人

從寒門到貴子,歐陽修實現了破圈的逆襲。

然而,童年的坎坷,求學的艱辛,曲折的仕宦生涯,讓他深知成才不易。

為官之後,他特別注重擢用人才,尤其對布衣寒士,更是熱情扶持、竭誠舉薦。

陋巷識草根的故事,便出自于歐陽修。

西元1044年,歐陽修擔任河北轉運使,聽聞「草根」書生劉羲叟擅長曆法、術數,能「觀天象而知人事」。

惜才的他四處托人,尋訪劉羲叟的住處。

找到後, 歐陽修沒有用官令傳喚,而是帶著門狀,以士大夫之禮,非常正式恭敬地前去拜訪

下屬不解地問, 「您是朝廷官員,他是布衣平民,有必要這麼費心嗎?」

歐陽修鄭重地說道, 為政之人,最緊要的是任用賢人,而不是看重門第。

發現劉羲叟確實博古通今,是一位難得的曠世奇才後,歐陽修大喜過望,當即向朝廷舉薦。

而劉羲叟也不負重望,成為北宋著名的天文學家、曆法學家、數學家、史學家和易學家。

正是這種求人之誠,待人之禮,識人之明,歐陽修被贊為「歐公下士,近世無比。」

後來,歐陽修兩度主持科考,他大刀闊斧地進行革新,提出「文道並重」的主張。

把華而不實的詩賦取士,變為文以載道的策論取士,為朝廷選拔出大批經天緯地的優秀人才。

張載、程顥、程頤、呂大鈞等曠世鴻儒, 包拯、韓琦、司馬光等治世能臣,都曾得到過他的指點與推薦。

最難能可貴的是,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等5位文壇巨匠,都是以布衣之身被他相中和提攜,從而名揚天下。

正如《宋史》所說,「獎引後進,如恐不及,賞識之下,率為聞人。」

歐陽修獨具慧眼,甘為人梯的推賢薦能,使得宋代人才輩出,群星燦爛。

可以說,「千古伯樂第一人」于歐陽修,的確是實至名歸。

蘇軾曾評價歐陽修:

「論大道似韓愈,論事似陸贄,記事似司馬遷,詩賦似李白。」

從寒門孤兒到一代名臣,從文壇領袖到千古伯樂,歐陽修活出了一個時代的傳奇。

起點不高,他就用奮鬥寫就一個絕地逆襲的故事;

路途坎坷,他就用雙腳踏出一條蜿蜒向上的山路;

人生曲折,但他心中始終有一股永不服輸的精神。

正如雨果說的,「所謂活著的人,就是不斷挑戰的人,不斷攀登命運險峰的人。」

很多時候,人才是熬出來的,優秀是逼出來。

真正的厲害,不是永不言敗,而是屢敗屢戰,永不服輸。

只要你不服輸,生活就難不倒你。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