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搜索站內資源

王維的三首詩,孤獨的三個境界

佩珊 2021/12/31

西元721年,大唐長安的岐王府的歌舞之間,玉真公主見一彈琴的清雅少年,問岐王:

「他是誰?」

「一個懂樂的人。」

琴音停,公主看向他: 「這是什麼曲子?」

少年答: 「《鬱輪袍》。」

在長安城裡,玉真公主從未聽過這樣的音樂,而接下來,岐王讓他遞來詩文,看完,公主眼睛一亮,說: 「如果這次科舉你取得解元,我定會全力舉薦你。」

那年,二十一歲就中了解元的王維,寫下 「新豐美酒鬥十千,系馬高樓垂柳邊」

那年,他嚮往邊塞,因為繁華他已經有了。

那年,他還不知,自己會經歷人生無數的孤獨,會喜歡寫詩用「空」字,會被後世譽為「詩佛」。

讀過王維的這三首詩才明白, 總是有些孤獨被放在那裡,處好了,人就通透了。

孤獨,是惜音

武則天長安元年,蒲州的一所大宅裡,所有人都在等著產房裡的一聲嬰兒啼哭。

在這個孩子尚未降生之前,便註定了將擁有不平凡的人生。

那個時代有「五姓七家」之分,名門太原王氏正是其中之一,而他們往往只跟同等門第的望族聯姻,出身王氏的王維,母親就是博陵崔氏。

因為母親向佛的緣故,王維的名與字「摩詰」,連在一起便是「維摩詰」, 在佛家裡有「潔淨,沒有塵汙」之意。

朦朧中,似給他畫上了人生的底色。

這個家的祖父曾是朝廷樂官,在摩詰很小的時候,就教習他琵琶,加上超強的音樂天賦,長到少年時便以一手琵琶曲名動京城。

而他的父親尤其喜愛詩文,于是便親自指導功課;

母親擅長作畫,從小耳濡目染之下,王維的一筆水墨畫練得超然絕群。

這樣的王維,一出生便身帶貴族氣質,《集異記》中說他:「妙年潔白,風姿都美。」

兼具音樂和文學的造詣,想來見過他的人,也一定會被這如夏花般絢爛的光芒吸引。

等到二十一歲,中了解元後,王維被任命為太樂丞。

他的日常主要負責皇家音樂和舞蹈,但是,命運就是沒有任何安排的,在看似一帆風順中來一道急轉颶風。

王維這原本跟朝政沒什麼瓜葛的工作,卻因為在彩排獅子舞的時候,私自看伶人舞黃獅子而獲罪,因為「黃」,是皇家專用。

王維的仕途就這麼莫名其妙地迎來了第一個滅頂之災,他被貶了,去當了個濟州司倉參軍。

在這段驟然跌到谷底的日子裡,他本以為沒有比這慘更痛的時候,妻子卻因難產而死。

他對仕途,懷疑了,他對紅塵,心灰了。

在王維臨近三十歲的時候,頃刻間,孑然一人,他的孤獨,是失去。

不像旁的文人那樣,會將悵然的愛恨融入詩詞,在王維流傳的名句中,似乎也難尋關于他感情的蹤跡,但他有一首名詩,叫《相思》: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

願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

往後餘生,王維沒再娶妻,獨身至老,因為有過最好的知音,而無需再去尋覓。

《相思》裡,讀來是朦朧的初遇,細想,卻是深刻的孤獨, 「願君多採擷」,就是願君多多珍惜,不要等到失去才後悔莫及。

孤獨,是治癒

被貶官的王維,一直等到唐玄宗泰山封禪,大赦天下的時候,才終于有回到長安的機會。

這時的當朝宰相張九齡,非常賞識王維,遂任命他為右拾遺,接著又提拔至監察禦史,並讓他出使涼州,擔任河西節度幕判官。

從少年時便嚮往的塞外,兜兜轉轉,終是抵達了。

也是在那裡,真正觸及之後,王維寫下了千古名詩《使至塞上》: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所見即所思,會看到「孤煙」的人,內心也是孤獨的吧。

從前的王維,寫 「鹹陽遊俠多少年,相逢意氣為君飲」,而如今,他說 「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兄弟,現在多喝幾杯吧,不然到了塞外,喝酒也就喝了個寂寞。

生活就像一個奇妙的上帝之手,輕輕撥動,讓王維從長安的絢麗,望到了大漠的孤煙。

在極盡的遼闊中,他發現,有些孤獨被放在那裡,是有它的意義。

天寶十五年,張九齡被逼走,奸相亂政,叛軍動地而來,安史之亂爆發,長安淪陷。

來不及出逃的王維,留在長安被迫出任偽職。

直到戰亂平息,等著他的就是鋃鐺入獄。

再一次的滅頂之災,這回,王維因為當初被俘期間寫的一首《凝碧池》,表達了思念李唐的悲傷,加上弟弟刑部侍郎王縉平反有功,請求削級為兄贖罪,才終于逃過一劫。

人的性格與氣質,終究與他的境遇相關。

遇到什麼樣的人,經歷什麼樣的事。這些冥冥之中,都把王維的心境,打磨得有了自我癒合的能力。

孤獨,是從心

經過跌宕的人生旅途後,王維的心態變得更加平和,不是炫目的光芒,而是回歸到兒時聽著母親禮佛時的安靜。

大隱隱于朝堂,他的官位反而越當越高,到了尚書右丞,所以後來人也稱王維為「王右丞」。

而他業餘的愛好,就是倒騰自己的輞川別業,輞川有盛景二十處,他就挨個地方作詩,在他所到之處,看到最多的是「空山不見人」、「獨坐幽篁裡」、「澗戶寂無人」。

他似乎更加孤獨了,但是,並沒有不快樂。

反而,有種舒服的從心。

這是怎麼做到的?

在《終南別業》裡,王維寫出了他最高級的人生境界: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他曾經嚮往繁華,晚年來才安家南山。

興致來的時候,就一個人獨自去旅行,有快樂的事也自己陶醉。

一個人在山間信步時,走到溪水盡頭無路可走了,那就坐下來看天上的雲吧,遇到人就聊兩句,一切都剛剛好的樣子。

這首詩裡寫的生活聽起來很孤單,但這正是王維與自己內心平和相處的狀態,是「從心所欲不逾矩」的人生境界。

我們會常常因為在乎外界的看法,而忽略了自己內心的聲音。

其實,回歸到一個人的時候,才知道想要的是什麼,真正的快樂是什麼。花時間與自己獨處,因為,那是我們最重要的自己。

蘇軾說: 「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所以,當讀到王維的詩時,哪怕身處喧囂,依然能內心平靜,他有「深林」,有「青苔」,所謂心曠神怡,就是能將人置于空然的世界裡。

從前的王維,看天地,看眾生,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

而今時過境遷,他發現一個人最終還是要回歸到自己,關注到自己,人在宇宙中確實是渺小如微塵的, 我們總是身處孤獨,但獨處卻不是壞事。

如果沒有知交,那便獨自前行;

與其觸景傷情,不如尋找治癒自己的方式;

聽從內心,心境不同,所遇見的風景也不同。

王維的這份坦蕩和愜意,是安靜而富有生機的,他去掉了俗務、角色、官位,他找到了跟這個世界相處的方式,也讓後來人從他的詩文裡,參悟著他們自己的方式。

想來,這也是王維這樣的詩人之所以名垂千古的緣由,與君共賞。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