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搜索站內資源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職場人不愿意生孩子?4大原因,道盡其中心酸

鱼小懒儿 2022/11/05

前段時間,同事小楊和我抱怨,婆婆又在催生。

小楊畢業后留在了北京,認識了同為北漂的丈夫,兩人于2017年步入婚姻的殿堂,結婚5年,一直沒有孩子,這個著急壞了雙方的老人。

其實只有夫妻兩人自己知道,并不是生不了,而是不敢生。

小楊的丈夫在一家互聯網公司做運營,稅后12000,她是行政,一個月下來也就8000多的樣子,兩人一年的家庭收入只有25w左右。

她給我算了筆賬:

房貸:8000*12=96000三餐:4000*12=48000交通通訊、水電燃氣:12000保險:18000日化美妝、零食:10000社交應酬:20000孝順父母:20000共計:224000元如果偶爾出去旅個游或者生病去幾次醫院,一年25w的工資,甚至還不夠。

其實,我身邊和小楊一樣的職場人比比皆是,拼了命奮斗,不敢有一絲懈怠,頂著巨大的壓力,回家還有面對父母催生的埋怨。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愿意生孩子了呢?主要是因為以下4個方面的原因:

經濟壓力:生活成本、教育成本過高 車貸房貸孩子卻沒人帶。

看似是一句調侃的話,卻戳中了無數職場人的心聲。

生活成本:現階段,一線城市呈現虹吸效應,很多人才都選擇留在了薪資更高、機會更多的大城市,相對應的,也需要承擔高額的生活成本; 教育成本:教育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任何時候孩子的教育問題都是家長放在首位的問題。現階段,各種培訓機構、私立學校林立,為了提高孩子的綜合素質,家長在教育上的投入逐年提高,占據了收入的絕大部分; 醫療成本:

目前處于適婚適育年齡的大多為90后,這一代大部分為獨生子女,2個年輕人需要承擔4-8個老人的贍養壓力。

以上所有都需要巨大的財力支撐,所以年輕人不敢生,因為養不起,也教育不起。

工作壓力:職場淘汰率高過度內卷現在,職場競爭越來越激烈,稍有不慎,就會被淘汰。

每個人卯足了勁往前跑,還是免不了「35歲」這個魔咒。特別是在一些互聯網行業,當下薪資待遇是很高,但是一到35歲沒有競爭力后便很容易被辭退。

所以很多人根本不敢選擇生育,而是抓緊時間在職業黃金期向上沖,沖出成為中層在考慮婚育問題,沖不出好歹也賺了一些錢,有一些養育孩子的資本。

職場一天一個變化。

一個月不上班都會發現跟不上節奏,更不用說生育后再回歸,到時候可能都沒有你立足的位置。

而且職場對于女性本就不友好,很多小公司在招聘時看到是適婚適育的女生都會拒之門外,即使你在上班時懷孕,也會被其處處針對,逼你主動離職。

為了職業發展,很多人只能被動選擇不生孩子。

觀念改變:婚姻、生育不再是唯一項隨著女性受教育水平的提升,女性在社會分工中的崛起,男女關系越來越平等。女性逐漸突破了「生育工具」的牢籠,開始有了自己的事業。

他們不再依附男人,更加獨立,熱衷于實現個人價值。

另一方面,孩子也不再是「傳宗接代」的工具,父母對于子女的成長更加注重,他們不愿意因為孩子而降低自己的生活質量,也不愿意讓孩子跟著自己受累。

在沒有十足的準備給孩子優渥健康的成長環境前,父母雙方都不愿意要孩子。

精神壓力:家庭關系、婆媳關系之間的矛盾婆媳關系自古至今都是家庭關系中的一大難題。

很多年輕夫妻之間本身沒有太大的問題,但是因為婆媳關系緊張而會選擇不生。

我有個朋友,公婆在他老公很小的時候就離異并且各自組建了家庭。婆婆是一個特別強勢的人,自己不愿意出一點力,但卻有著極其強的掌控欲。

她每天都在和朋友說生下孩子后自己不會幫忙,無論是帶孫子、伺候坐月還是金錢支持都是癡心妄想。

這便導致朋友極度焦慮,一直不敢生孩子。

目前選擇生育孩子的一般為2種人: 一種是衣食無憂的家庭,一種是低收入,認知落后的群體。

而認知水平、受教育水平較高,但是收入一般尚在奮斗中的職場人,則會選擇暫時不生育。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