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搜索站內資源

岳飛最悲涼的一首詞,寫盡千古人性,最後三句流傳千古

佩珊 2021/12/25

人生最痛,莫過于亡國之恨。

趙翼詩中有言:「國家不幸詩家幸,賦到滄桑句便工。」亂世出英傑,國破出詩雄。

「靖康之難」後,年僅25歲的岳飛,寫下了千古絕唱《滿江紅·怒髮衝冠》。

滿懷熱血,力圖收復失地的岳飛,將一腔愛國之情在詞中恣意抒發,「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的豪情至今令人動容。

在豪情之外,岳飛也有失意。

他有這樣一首詞,悲涼悱惻,最後三句尤其催人淚下,這就是岳飛的《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鳴》。

《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鳴》

昨夜寒蛩不住鳴。

驚回千里夢,已三更。

起來獨自繞階行。

人悄悄,簾外月朧明。

白首為功名。

舊山松竹老,阻歸程。

欲將心事付瑤琴。

知音少,弦斷有誰聽?

那夜,深秋蟋蟀不住哀鳴,夢回故鄉燃戰火的岳飛被驚醒。

三更天,他起身獨自繞著臺階緩行,此時四周靜悄悄的,簾外只有一輪月亮發著朦朧的光。

本想為國獻身,建功立業,奈何未老已有白髮生,家鄉山上的松竹已然蒼老,無奈議和聲起、阻斷了歸程。

想把滿腹心事付與瑤琴彈一曲,可高山流水知音稀,縱然琴弦彈斷,又有誰來聽?

岳飛被民間稱為「戰神」,他帶領的的岳家軍,深受百姓的支持和愛戴。可是,勇猛如岳飛,最後留下的只有「失意」二字。

靖康之難發生後,25歲的岳飛不顧官卑職低,披肝瀝膽,向康王趙構「上書數千言」

,表示願意征戰沙場,收復山河。

可是岳飛的碧血丹心,卻換來「小臣越職,非所宜言」的八字批語,和被革除軍職的消息,妄圖苟且偷安的皇帝根本不懂他的一腔熱血,一身赤誠。

年輕的岳飛詮釋了何謂「位卑未敢忘憂國」,他不畏強權,選擇了肝膽直言,哪怕這滿腔熱血並沒有得到重視。

也許會有人說岳飛此時的做法欠缺謀略,但這種不顧一切的勇氣難道不正是岳飛最寶貴之處嗎?

岳飛報國無門並不洩氣,他被革除軍職後,先後投軍張所和宗澤,並得到了宗澤的欣賞和教導,兩個志趣相投的人一起謀劃家國大業。

然而天不遂人願,宗澤心願未了就含恨而終,而岳飛,這個想要恢復中原的小小軍官,還未成為有話語權的大將,就再次失意了。

壯志未酬之時,岳飛並沒有選擇半途而廢,他選擇了少有人走的路,哪怕這條路上荊棘叢生,他也不願輕言放棄,而是鍥而不捨,有始有終。

有勇有謀的岳飛在快速成長,並在建炎四年收復了建康,這是岳家軍的首次輝煌勝利,此戰後,他第一次覲見了宋高宗。

這個收復襄陽六郡,令朝廷為之震動的傑出將領,準備一鼓作氣收復山河。誰想宋高宗卻連發十二道金牌,令他班師回朝。

「精忠報國」四個大字是岳飛背負了一生的信仰,一日不敢忘卻。

但此情此景,他的忠仿佛變成了「重重枷鎖」,十二道金牌困住了這位在戰場上威風凜凜的戰士,鎖住了他前進的步伐。

面對這樣荒唐的命令,岳飛這個身經百戰的將軍,留下了憤怒的淚水:十年之力,毀于一旦。

收復河山是岳飛努力了一生的志向,但命運的捉弄卻只能讓他仰天長歎:

所得諸郡,一旦都休!社稷江山,難以中興!乾坤世界,無由再複!

窮極一生,幾番掙紮,岳飛都沒能實現他的遠大志向。

于他,是終身之憾,于那破碎山河和萬千黎民,更是一片傷心欲畫難!

作為將軍,岳飛在戰場上奮勇殺敵,威震八方。

作為臣子,岳飛在志向上屢屢失意,悲憤神傷。

失意的惆悵始終縈繞不去,岳飛的無奈在這首《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鳴》可見一斑,「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是其中流傳最廣的名句。

故鄉難回,大志難伸,蒼涼,悲壯,一首流傳千古的名詞,一個英雄壯志難酬的一生。

西元1142年,年僅39歲的岳飛在大理寺獄中被殺害,他的供狀上只留著八個大字:

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

千年已過,岳飛的義膽忠魂春秋不滅,他的愛國熱情化風為雨,留在了每一個人心裡。

即使岳飛未取得世俗上的成功,大志未成,但是他的精神讓後人敬仰,于後世千秋萬代中獲得許多為國捐軀的知音。

我們也正是有這種民族精神的支撐,才有今日之中華。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