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搜索站內資源

為什麼呂蒙殺了關羽之後,呂蒙也突然死了?歷史閲讀人 History Reader

佩珊 2022/01/20

呂蒙殺掉關羽之後不久,他也突然死掉了,看似是病死的,其實頗為蹊蹺。

當初劉備得到荊州,答應取得了益州之後再歸還荊州。等後來劉備得到了益州,又說取得涼州了再歸還荊州。

孫權對此很不開心,但考慮到連劉抗曹之大計,所以不準備動武,只有呂蒙一直堅持殺掉關羽,武力奪取荊州。

在歷史上,第一個提出殺掉關羽的人就是東吳大將呂蒙,這是因為他對連劉抗曹並沒有什麼興趣,他覺得取得荊州之後就足以抗衡曹操了。

魯肅去世之後,呂蒙代替他成為都督,因為奪取荊州的時機不成熟,所以假裝跟關羽交好,以此來麻痹關羽。

219年,關羽準備率軍攻打襄陽和樊城,但擔心駐紮在長江下游陸口的呂蒙會對自己不利,所以有些猶豫。

呂蒙得知關羽要攻打襄陽和樊城,覺得奪取荊州的機會到了,于是裝病,還帶著一隊人馬撤出陸口,假裝返回建業,好讓關羽將大部分士兵帶去攻打襄陽和樊城。

後來關羽果然中計了,荊州因此空虛。

呂蒙趁關羽不在荊州,率兵攻打荊州,還策反了劉備的小舅子糜芳等人,結果成功奪取了荊州。而遭受兩面夾擊的關羽則敗走麥城,最後在臨沮跟兒子關平一起被呂蒙派人殺死。

事實上,關羽和關平已經被活捉了,呂蒙沒必要殺死他們,但他就是這麼做了,這就為他自身的死亡埋下了伏筆。

呂蒙為何非要殺死關羽?

當初魯肅還在世的時候,據跟孫權達成了共識,那就是曹操實力太強大,只有聯合劉備才能與之抗衡,這與劉備聯吳抗曹的戰略是相符合的,這也是後來孫劉聯盟為什麼得以實現的原因所在。

但這個策略的背後有個問題,那就是劉備一直賴著不還荊州,這件事讓呂蒙很不爽,所以他就非常反對魯肅的意見。

呂蒙的想法是,劉備和關羽是反復無常的小人,關羽現在之所以沒有進攻東吳,是因為東吳在孫權的英明領導下很強大,也有很多能征善戰的名將(包括呂蒙在內),就該趁此機會消滅關羽奪取荊州,一旦未來名將們都去世了,不但荊州要不回來,東吳還有很大的危險。

不僅如此,呂蒙還向孫權描述了佔領荊州對東吳造成的影響,總的來說只有一條,那就是只要奪取荊州,東吳一家就足以跟曹操相抗衡,不需要劉備幫忙了。

講實話,呂蒙這番話有些牽強,畢竟關羽比他的年紀還大,誰熬死誰還不一定呢。但不管怎麼說,呂蒙應該屬于是那種十分自信的人,也對劉備和關羽沒什麼好感,所以他才堅持奪取荊州。

而想要奪取荊州,呂蒙認為就必須殺掉關羽。

也正是因為如此,所以呂蒙後來才會不停勸孫權奪取荊州,搞得孫權心癢癢的,最後在關羽攻打襄陽和樊城的時候偷襲了荊州。

但是,孫權雖然想要得到荊州,但是他並不想殺死關羽,這是為何?

當初關羽敗走麥城,後來又帶著數十騎向臨沮方向而去的時候,孫權便派遣朱然和潘璋率兵設伏擒拿關羽父子。

孫權這麼做是為了保護關羽父子,但當二人被押解到臨沮的時候,呂蒙還是下令將他們殺害了。

孫權在如何處理關羽這個問題上,不可能跟呂蒙一樣,因為他有自己的考慮,而且後來發生的事情也確實跟他想的一樣。

孫權之所以不想殺關羽,主要在于三個原因:

第一,荊州已經得到,如果再殺掉關羽,那麼劉備勢必跟東吳決裂,還會不惜一切代價領兵攻打東吳。這對劉備和孫權來說不是件好事,因為鷸蚌相爭漁翁得利,雙方在爭鬥中相互削弱,得到好處的只有曹操。

第二,不殺關羽就保留了繼續執行孫劉聯盟的可能性,畢竟勢力最強的依然是曹操,多一個幫手總不會有壞處。而且關羽是舉世名將,有他跟曹操在前面打仗,後面的東吳就可以慢慢發展自身了。

第三,哪怕劉備無法原諒孫權奪取荊州這件事,也可以將關羽送給曹操,將孫劉之前的矛盾變為曹劉之間的矛盾,至少東吳可以拖延遭受打擊的時間,最好的結果是曹劉兩家相互消耗,東吳成為最後的得利者,甚至是統一全國都是有可能的。

歸根到底,事情最好的結局就是,東吳奪取荊州,讓劉備和曹操繼續打仗。

所以在孫權眼裡,殺掉關羽只是泄一時之忿,他也不是如此心胸狹窄的人;但讓關羽活下來則是好處大大的,至少不會激怒劉備,畢竟孫權拿回荊州也是有說法的,因為劉備是理虧的一方。

呂蒙殺掉了關羽,情況就大大不一樣了,孫權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盡力去彌補這一過失,讓劉備不將矛頭對準自己,那麼他是怎麼做呢?

關羽去世之後,孫權表現得很悲傷,他做了兩件事:

第一件事,將關羽的頭顱送給曹操,目的是討好曹操,緩解雙方的關係,還可以將劉備的仇恨引到曹操那裡去,畢竟關羽之死,曹操也是出過力的;

第二件事,將關羽的軀體以諸侯之禮下葬在當陽,還修建了豪華陵墓,也就是關陵,目的是安撫劉備的情緒。還孫權派遣使者去面見劉備,表達了繼續維持孫劉聯盟的願望。

但是,這兩件事的結果都不太理想。

首先是曹操,他不願意做冤大頭,所以就以皇帝的名義傳詔,任命孫權為驃騎將軍、假節兼荊州牧,封南昌侯。孫權忍不住誘惑,所以接受了任命,一下子又將踢出去的皮球給接了回來。

其次是劉備,他對關羽之死太憤怒了,以至于沖昏了頭腦,不顧孫劉聯盟大局,也不聽諸葛亮的勸諫,執意下令整軍備戰,擇日攻打東吳,為關羽報仇,並奪回荊州。

這事就鬧大了,孫權不是不能打,而是怕打不贏就連江東都保不住了,也害怕即使打贏了也是兩敗俱傷,這不是他想要的結果。

孫權該怎麼辦呢?當然是繼續想辦法阻止戰爭的爆發呢。

正所謂解鈴還須系鈴人,誰殺掉了關羽,誰就應該為此負責。但呂蒙是功臣,孫權不能明著對他怎麼樣,因為這樣會讓人寒心,他對東吳的統治也會受到動搖。所以孫權使用一些腹黑手段來解決這件事,也是極有可能的。

東吳奪取荊州之後,孫權很高興,賞賜了呂蒙大量金銀財寶,還封他為南郡太守,孱陵侯。

但蹊蹺的是,還沒等封爵的詔書下達,呂蒙就突然生病了。

那時候孫權駐紮在公安,他就讓人將呂蒙請到公安來,安置在自己居住的大殿內,讓人給他看病。

孫權作為一方諸侯,身邊名醫自然不少,居然沒有一個人知道呂蒙生的什麼病,這實在太不可思議了。

後來孫權又下詔懸賞名醫,說誰要是能治好呂蒙的病,就賞賜千金。最後去給呂蒙看病的名醫是不少,但沒有一個人看得好呂蒙的病。

更不可思議的是,後來孫權以不忍心打攪呂蒙休息為由,讓人封閉了內殿,只是讓人在牆上開了個洞,方便他查看呂蒙的病情。

這事就很值得商榷了,為啥那麼多醫生都治不好呂蒙的病,難道他年紀輕輕就得了什麼絕症?孫權又為何不讓外人接近病中的呂蒙,只在牆上開個口子方便自己觀察,他在擔心什麼?

史書上說,呂蒙可能感染了瘟疫,因為建安十二年有瘟疫流行的記載,而且孫皎和蔣欽等人在之前也是因為感染瘟疫去世的。

這個說法顯然不合情理,如果呂蒙感染了瘟疫,那麼孫權就不會將其接到自己居住的地方來了,因為瘟疫是會傳染人的,難道孫權不怕死?

再者說了,史書上有醫生給呂蒙進行針灸的記載,如果呂蒙得了瘟疫,針灸治療是起不到顯著作用的。

最重要的是,呂蒙軍中並沒有大規模感染瘟疫的情況,孫皎和蔣欽感染瘟疫去世的時間也跟他生病的時間不匹配,他又是怎麼得的瘟疫的呢?

還有人說,呂蒙是累死的,這個就更不合情理了,奪取荊州並未發生長期激戰,呂蒙不可能因為需要長期指揮作戰而太過操勞。

而且呂蒙的年紀只有四十二歲,身強體壯,之前也沒有嚴重受傷或者重病的記載,不可能因為奪取荊州而勞累致死。

所以說,呂蒙之死這件事是很蹊蹺的,如果他不是正常死亡,那麼兇手可能就是最想讓他的死的那個。

但這個人還有誰呢?除了遠在千里之外的劉備之外,就只有孫權了。

在孫權看來,只要呂蒙一死,他就有可能彌補關羽死在東吳之手這個過失,也就有可能安撫住蠢蠢欲動的劉備,從而避免一場兩家相互消耗而讓曹操做大的戰爭。

關于這一說法,從呂蒙的態度中可能看得到一些端倪。

當初孫權賞賜呂蒙,呂蒙對于一億錢和五百斤的巨額財富予以推辭,但對于南郡太守這個職務卻很感興趣,拖著病體也要去上任,只不過被孫權給接了到公安去罷了。

呂蒙為什麼不愛金錢,反而喜歡南郡太守這個職務呢?因為南郡屬于荊州,呂蒙去了荊州就可以讓人給他治療了,就可以保命了。

後來呂蒙無奈來到孫權宮中,結果就被限制了與外界接觸的權力,眼看著自己的病情越發嚴重,孫權還在旁邊小房間裡偷偷看自己,心中五味雜陳,自知下場必定悲慘,便決定用自己的死來換取子孫的富貴。

在呂蒙臨死前,他找到孫權,說自己將要死了,就沒辦法鎮守江陵了,朱然是個可堪大用的人,可以派遣他去。

呂蒙還對孫權說,之前賞賜給他的巨額錢財,他都不要了,他的家人可以養活自己,等他死後,就讓人將這些錢送到府庫中去保存,朝廷可以用這些錢幹很多事。

這是呂蒙在向孫權表忠心,孫權也很感動,便在呂蒙死後,讓他的二兒子呂霸繼承了侯爵爵位,還讓三百戶人家去給呂蒙守墓,並免除田地五十頃的賦稅。

可是,呂蒙即使死了,孫權也沒有做到避免戰爭,因為劉備實在太生氣了,第二年就領兵攻打東吳,要不是因為陸遜的異軍突起,東吳恐怕就真的危險了。

所以說,三國時期最難測的就是人心。

當初在赤壁之戰之前,魯肅曾對孫權說,誰都可以投降,但唯獨你不能,因為臣子們投降了還是臣子,而你作為一方諸侯,如果投降了,還能成為江東之主嗎?

而孫權聽了魯肅的話,便堅定了連劉抗曹的決心。這個戰略方針其實一直沒變,哪怕是在夷陵之戰中大敗劉備之後,兩家依然重新建立了聯盟關係,這也是東吳得以活得更久的重要原因。

因此,當初劉備要攻打東吳的時候,孫權極有可能採取任何措施來避免戰爭爆發,包括犧牲一些人也是很有必要的,因為呂蒙看到的只是一個荊州,而孫權要考慮的則是整個東吳啊!

因為看問題的角度不一樣,所以造成了在在如何處理關羽這個問題上,孫權和呂蒙的想法不一致。 呂蒙還在戰略思想上跟孫權也有著極大不同,這也註定他即使不在關羽去世後也死掉,未來也可能沒什麼好下場。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