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搜索站內資源

「詩骨」陳子昂:對待低谷的態度,決定了人生的高度

佩珊 2021/12/08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有人說陳子昂這短短的兩句詩,跨越了時間與空間,寫透了世上懷才不遇之人內心的孤寂。

「詩聖」杜甫對陳子昂推崇備至:比肩日月、一代雄才;

就連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韓愈也誇讚他: 「國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

言外之意,唐代詩歌的繁榮昌盛,就是從陳子昂才開始的。

可他的仕途卻並沒有因為滿腹才華而扶搖直上,相反地,在他的人生之路上總是充滿了異于常人的大起大落,十分艱辛。

時運不濟並不可怕,更可怕的是失去一切的同時也失去了重新開始的勇氣,一蹶不振。

而慶倖的是,陳子昂總是能在每一次跌入谷底後,再次重振旗鼓,重新出發。

生活越潑給他冷水,他越是要在冷水中沸騰。

年少輕狂,但終究是要成長

唐高宗顯慶四年,陳子昂出生于一個富有的庶族家庭。

作為一個任性的富後代,他從小就常常和一群富家子弟行走江湖、我行我素。

他們整日聚在一起,騎馬仗劍,自以為是地以抑強扶弱為己任。

就這樣日復一日,直到陳子昂成長到十七八歲的時候,他還依舊不通古文詩書。

因為家裡沒有人能對他進行適當的約束勸導,陳子昂和他的狐朋狗友們在這種沒有節制的自由裡,逐漸開始任性妄為,打架鬥毆的事件也時有發生。

有一次,他在「行俠仗義」時用劍失手傷了人,傷者血流不止的樣子讓陳子昂不知所措,連手中的劍都變得異常沉重。

漸漸地,圍觀的人越來越多,人群中甚至有一些人開始憤怒地指責他欺負弱者。

年少的陳子昂呆愣在原地,不知如何面對這些民眾突如其來的指責。

這也讓他生平第一次對自己的所作所為產生了懷疑。

萬幸的是受傷的人後來被救了過來,再加上有一個足夠有錢的父親替他遊走打點,最終得到了妥善解決。

陳子昂回到家裡以後,便開始反省自己。他發現自己這麼多年的「行俠仗義」

似乎是做錯了方式,他意識到仗劍走天涯的自由是有條件的。

自由需要有規則的約束,不能一味地橫衝直撞無法無天。

于是他慨然立志,決定棄武從文。

從此像變了個人一樣,整日把自己關在房中,謝絕舊友,發奮苦讀。

憑藉自身的聰慧天賦和刻苦的努力,他用短短幾年的時間便學涉百家,深鑽經史。

從一個紈絝不羈的富後代變成了學富五車的優質少年。

豪擲千金,高調自我行銷

在陳子昂21歲那年,他帶上家裡給準備的豐厚盤纏,本來自信滿滿地進京趕考。

可惜連續考了兩次都沒有考中。

在唐朝考生求取功名成功與否,與考生是否出名有很大關係。

因那時的科考和宋代之後的科舉並不一樣,當時審讀考生試卷並不糊名,考卷都是公開。

主試官錄取考生,必須參考本人的作品及聲望來決定錄取與否,甚至,主試官還經常聽取別人的意見,與人商討錄取人選。

因此考生的聲譽非常重要,如果你默默無聞,誰又會推薦你?陳子昂于是開始採用唐朝文人普遍使用的辦法: 幹謁。

也就是拜見那些有名望的顯達之人,附上自己創作的詩稿,通過自己的文采求得名人的宣揚與推薦。

他拿著自己寫好的一百多篇詩作,遍訪長安名人,然而因為沒有所謂的關係,得到的答覆都大同小異,效果也不甚明顯。

上天不給我機會,我就創造機會!

西元682年的第二次科舉落榜,使得陳子昂心情極度沉悶。

得知落榜後,陳子昂憂憤交加,漫無目的地在街上遊蕩時看到有一商販正在賣胡琴,一把看似普通的胡琴居然要價千金。

因為價錢實在貴得離譜,商販周圍聚集了好多看熱鬧的人。

考場碰壁的陳子昂想,既然自己背後沒有資源引薦,那自己便創造資源,為自己撐腰。

于是,他靈機一動千金買下了胡琴。

並當場宣佈,說自己明天會在宣陽裡宴請賓客,所有酒肉一律免費,到時還會為大家演奏這把琴。

這一舉動頓時在人群中炸開了鍋,人們的注意力一下全都放在了陳子昂身上。

第二天,宣陽裡果然聚集了很多人,其中還不乏達官顯貴。

只見陳子昂手捧胡琴,環視眾人說道:

「我叫陳子昂,從蜀地來到長安,帶著創作的很多文章,四處求告,卻無人賞識,而這把受人關注的琴,其實也不過就是樂伎的技藝而已。」

話音剛落,他便用力將千金琴瞬間摔了個粉碎。

隨後他又拿出自己的詩文,分發給了眾人。

大家都被他的舉動震驚不已,注意力也不自覺地被他的詩作吸引,在場人士紛紛爭相傳看。

宴會過後,陳子昂這個名字便傳滿了京城的大街小巷,人們都稱他為「千金郎」

後來,文明年初,陳子昂終于在第三次考試時脫穎而出,考中了進士。

有句古話說,「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

哪怕五十歲的人剛考中進士都是比較年輕的,而陳子昂卻年僅二十四歲便中了進士,正式開啟了官場生涯。

官場挫敗 成就一身「詩骨」

在陳子昂中進士這一年,唐高宗李治駕崩,朝局的天秤越來越向武則天一方傾斜。

這位年少進士的文筆,洋洋灑灑條理清晰,引起了武則天的注意。

不久後,陳子昂便受到了武則天的召見。

這對于在朝堂中毫無政治背景的陳子昂來說,無疑是一次天賜良機。

一番接觸後,武則天決定提拔陳子昂為麟台正字,並多次向他垂問政事。

誰說高調的文人都空有一腔才華卻無處施展?

此時的陳子昂便以為自己遇到了懂得自己的君王。

當西元六九零年,武則天掃平一切障礙正式稱帝后,陳子昂懷著無比興奮的心情,手書《周授命頌》,字裡行間都充滿了對這位女皇的讚美之情。

遺憾的是,武則天卻從未真正地看懂過他。

在女皇的眼中,陳子昂的用處其實也僅限于此,她自始至終需要的僅僅是一個為她的統治歌功頌德的人。

所以武則天看不見陳子昂的內心擁有著怎樣的政治熱情。

對于陳子昂來說,這是一種被伯樂摔下馬的悲哀。

後來,武則天逐漸開始展露出自己的野心。

她開始重用酷吏,編造罪名打擊政敵。

朝堂變得烏煙瘴氣草木皆兵。

這時,陳子昂也徹底看清了武則天,「外有信賢之名,而內實有疑賢之心」,他的內心也隨著這個發現而絕望。

即便後來被提升為右拾遺,他也絲毫感受不到開心。

一個人可以卑微如塵土,但不可扭曲如蛆蟲。

最終,時常提出反對觀點的陳子昂,沒能逃脫酷吏的魔爪,被抓入獄兩年。

在獄中,他將滿腔無法施展的抱負都化為了墨水,著名的《感遇三十八首》就是誕生在這個時候。

延續了六朝文風奢靡的壁壘,在他的筆下驟然坍塌。

陳子昂的詩,風骨崢嶸,寓意深遠,蒼勁有力,被後世尊稱為「詩骨」。

一腔熱血 鑄就千古孤獨

通天元年,契丹族騎兵作亂侵犯邊境,武則天決意派兵去鎮壓。

這件事讓陳子昂被澆滅的赤子之心再一次啟動,他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報國之路,毅然決然地投筆從戎,跟隨建安郡王武攸宜出征。

陳子昂當時並不知道,這次戰爭也依舊充滿了權勢的味道。

武則天出動整整5萬大軍殺向營州,目的是為了讓武氏家族在軍中樹立威望。

可武攸宜輕率而無將謀,根本不懂得領兵,在導致前軍陷沒後,直接命令全軍駐紮幽州,不肯前進一步。

此時的陳子昂在武攸宜幕府中擔任參謀,他意識到這樣屯兵不前的危險,便進諫武攸宜,主動請軍出征。

然而這個不求無功只求無過的武攸宜,不僅沒有採納他的諫言,反而將他貶為軍曹不准參與任何決策。

陳子昂的滿腔熱血頓時降到了冰點,燃起的報國之心被澆滅了。

從武的失敗,讓陳子昂感受到從未有過的孤獨,也正是在這段時間,他寫下了那首流傳千古的名作《登幽州台歌》。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後來黃周星曾在《唐詩快》中評價這首詩:

「胸中自有萬古,眼底更無一人。」

有人說陳子昂一定是因為經歷了刻骨銘心的失意才將這孤獨寫透。

而實際上,陳子昂的孤獨,之所以能夠在歷史的長河裡熠熠生輝,與眾不同,更是因為這種孤獨的本質是用一腔熱血寫就。

正如哀莫大于心歿,曾經有多少熱血,孤獨裡就有多少悲涼。

在從軍失敗後,陳子昂便決意辭官回鄉,回到當初那個意氣風發的起點,重新開始生活。

「既然人間荒唐世儈,那便山中作怪。」

回家後的陳子昂也的確過了幾年瀟灑肆意的快活人生。

六年後,父親離世。

在服喪期間,當時的射洪縣令段簡,受武氏外戚指使,縣令又貪圖陳子昂家財產想占為己有,就羅織了罪名把陳子昂抓進了監獄,致使陳子昂含冤憂憤而歿。

回顧他一生充滿磕絆的經歷,人們在他的詩中讀到的也都是失意後的落寞與孤獨,仿佛他是一個整日愁眉苦臉的落魄者。

可實際上,他在每一次挫敗後,都能有勇氣選擇重新出發。

弱者只有千難萬難,智者卻能找到千路萬路。

就像《活著》當中所說:世界上沒有一條道路是重複的,也沒有一個人生是能夠替代的。

只要俯仰無愧于天地,所行無愧于心,便是人生最好的姿態。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