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搜索站內資源

同治皇帝為何會離奇暴斃?真的染上「花柳」了嗎?歷史閲讀人 History Reader

佩珊 2022/01/22

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日,同治帝的病開始惡化,精神恍惚,頭髮盡落,全身多處紅腫潰爛,濕毒流聚腰間,流膿不止,左右臀部潰孔,奇臭難聞,在飽經折磨以後,全身潰爛的同治帝帶著滿身的惡臭離開了人世,結束了他短暫而痛苦的人生旅途,這一年,他才十九歲。

同治皇帝在痛苦中死去,但是關于他的爭議,才剛剛開始。關于他的死因,歷來眾說紛壇,流傳最多的說法是 同治帝流連風月場所,身染梅毒不治而亡。

梅毒,也就是民間所說的花柳病,那同治帝為何會染上花柳病呢? 其實原因很簡單,一切根源離不開他的母親慈禧太后。

「垂簾聽政」母子失和

咸豐六年(1856年)三月二十三日,一聲嬰兒的長啼從懿貴妃葉赫那拉氏居住的儲秀宮傳出,在外焦急等待的咸豐帝喜笑顏開,他26歲,終于迎來了他的第一個兒子,這位新出生的皇子取名載淳,就是後來的同治皇帝。

載淳在出生後的幾年裡是幸福快樂的,咸豐帝對他寄予了很大的希望,他的母親葉赫那拉氏(慈禧太后)也悉心照顧他的生活,但是命運把他推上了皇帝的寶座,也將他推進了痛苦的深淵。

咸豐十一年,咸豐帝病逝,遺詔命載淳繼位,當時的同治年僅六歲,生母慈禧太后二十八歲,作為咸豐帝唯一的兒子,載淳是清代帝王中登基即位最順理成章、最沒有爭議的一位。

當時的同治皇帝只有六歲,根本無法獨立處理政事,大權全部掌握在母親慈禧太后手中,從慈禧太后開始「垂簾聽政」

開始,同治帝失去了幸福的家庭生活,成了他母親手中的一顆棋子。

對幼年喪父、六歲登基的同治帝來說,高處不勝寒,父愛缺失,不喜讀書,沒有知心朋友的幼年皇帝心靈唯一可以停靠的港灣就是家庭了。

但是他和母親慈禧太后的關係卻並不融洽,同治這位少年天子和母親慈禧的母子親情非常淡薄,兩人關係非常緊張,並不是說慈禧對同治沒有母子親情,只是和她對權力的渴望和追求相比,母子之情是那麼的無足輕重。

倒是在嫡母慈安太后那裡,小皇帝獲得了難得的母愛,但是未曾生育卻又喜愛孩子的慈安太后對同治又過于縱容溺愛,走向兩個極端的愛似乎都不利于同治皇帝的成長。

兩宮皇太后罕見的紅臉

清代皇帝盛行早婚,一般到14歲就娶妻生子,但是同治皇帝到了17歲時才舉行了大婚典禮,當時的皇后有兩個人選。

一位是慈禧太后心中的皇后,刑部江西員外郎鳳秀的女兒富察氏,此女嫵媚多姿,出身正黃旗,性格柔順,能夠迎合和順從自己的心意,慈禧對她非常滿意。

另一位是慈安心目中的皇后,蒙古狀元崇綺的女兒阿魯特氏,德才兼備,年長于富察氏,相貌也不如富察氏美豔,但是端莊得體,深為慈安太后所喜。

在同治帝的選後問題上,慈禧再次充當了一個失敗的母親的角色,同治帝聽從慈安安排,違背慈禧的心意,選擇了端莊得體的阿魯特氏為皇后,富察氏則入選為妃,稱慧妃。

慈禧太后沒有想到自己的親兒子竟然不聽從自己的安排,反而順從慈安的意志,心中大為惱火,這也為後面的家庭和宮廷悲劇埋下了伏筆。

婚後,同治帝和皇后阿魯特氏度過了一段美好的幸福時光,但是慈禧太后不喜歡這個兒媳婦,因為阿魯特氏並不是她心中兒媳婦的最佳人選,

而且阿魯特氏為人端莊含蓄,不會諂媚討好慈禧,也令慈禧厭惡。

在慈禧心裡,兒子載淳沒有按照自己的心意選擇皇后,又和皇后濃情蜜意,慈禧的失落和嫉妒可以想見,這些不滿和憤怒必然會轉嫁到皇后阿魯特氏身上。

慈禧時時冷語譏諷皇后阿魯特氏,讓阿魯特氏終日惶恐不安,婆媳不合給同治的婚姻生活蒙上了一層陰影。

強勢的慈禧太后不僅刁難皇后,還干涉同治皇帝的後宮私生活,要求皇帝要疏遠皇后而親近慧妃,同治帝看不慣慈禧太后的做法,面對慈禧太后的專權, 同治皇帝終日鬱悶,索性誰也不召幸,獨宿乾清宮。

微服出巡流連往返于八大胡同

同治帝獨宿大殿,孤獨寂寞、百般苦悶之際,有兩個人闖進了他的生活,一個是恭親王的兒子載澄,一個是翰林院侍講王慶祺,正是這兩個人把同治皇帝引向了邪道。

同治是在載澄和王慶祺以及近侍太監的誘導下,性嬉漁色的,他們最初在宮中看男女秘戲的春宮畫,大量淫穢小說和秘戲圖冊被悄悄帶進了同治皇帝的寢宮。同治皇帝和他的進侍太監刻意模仿,縱情淫樂,從此這位少年天子日漸沉迷其中,不能自拔。

載澄是恭親王最為寵愛的兒子,一生浪蕩,別無所長,就好美色,是經常之中有名的採花高手,自稱尋花問柳第一人。

根據《清朝野史大觀》所記載,在載澄等人的鼓動下, 同治帝微服私訪偷偷溜出紫禁城,他們經常遊蕩在前門一帶的八大胡同,以貴胄公子的身份出入于花街柳巷,縱淫取樂,尋花問柳。

他們不僅貪戀美色,而且也不放過俊秀的太監和伶人,同治皇帝甚至和翰林侍讀王慶祺關係曖昧,兩人同看秘戲圖和春宮畫,縱情聲色,奢靡淫樂。

同治帝在宮廷之外麻醉自己,以此來發洩自己的苦悶情緒,從而放縱了自己,也種下了後來的惡毒之果。

同治帝微服私訪出宮流連于煙花之地,是完全有可能的,雖然清朝祖制極為嚴格,但是作為皇帝還是有空隙可鑽的,試想下,一個十七八歲的青年,精力旺盛無處發洩,只能另尋他途,逍遙取樂。

當時北京城的花柳巷分為三個等級,第一等是八大胡同的高端場所,第二等是相對偏僻的街巷子,第三等就是見不得人的犄角旮旯。

而同治身為皇帝,因為自己的身份,怕遇見熟人,所以不敢去京城有名的青樓妓院,怕撞著正在狎妓取樂的大臣們,這樣丟了皇家顏面,只能去找暗娼或者下三濫的去處尋歡作樂,因為這些地方都是一些有身份的大臣們不屑一顧的地方,可以不被發覺。

起初,花柳巷裡面的暗娼們對他的身份毫無所知,後來知道了也佯裝不知,一些王公大臣也注意到了同治帝的種種出格的行為,屢次勸諫毫無成效。

同治帝染上花柳病以後,開始時毫無察覺,後來臉面、背部顯露出斑點,才深感大事不妙,此時已經是無能為力了。

少年皇帝離奇駕崩

同治十三年冬,十九歲的同治皇帝突然昏倒了!慈禧太后聞訊大驚,她立即傳諭禦醫會診,同治皇帝昏死以後,被抬到了養心殿東暖閣。

太醫院使李德立等人一頭大汗,正在給同治皇帝診視,不久,同治皇帝逐漸蘇醒,安靜躺在床上,臉上微微有幾顆紅色的痘痘。

慈禧太后看見眼前的一幕,單獨召見了太醫院使李德立,直截了當地詢問了同治皇帝的病情,當 李德立告訴慈禧太后同治所患的是花柳病的時候,慈禧自知難醫,為了保全皇家顏面,囑咐李德立對外聲稱按照天化治療。

就這樣,宮中很快傳出了消息:皇帝患了天花。 禦醫們畏懼慈禧,花柳病在當時是絕症,但是為了掩蓋同治帝的醜聞,以免丟了皇家臉面,只能按照出天花的醫法開藥,導致一直沒有任何效果,所以同治帝日益病重,下部潰爛而死。

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日下午六時左右,同治皇帝離開人世,時年十九歲,在位十三年,雖然朝廷對外宣稱同治是感染天花而亡,但是民間依然廣為傳聞的說法是同治皇帝尋花問柳,結果得了花柳病,一命嗚呼。

好事者為此還寫了一副對聯:「不愛家雞愛野鶩,可憐天子出天花」

這幅對聯嘲諷的正是同治帝因為尋花問柳而得花柳病一事。

同治帝死後,慈禧便下旨:「王慶祺著行革職,永不敘用,以肅官方。」慈禧對那個曾經向皇帝「進諸小說淫詞、秘戲圖冊」的王慶祺的處分反證了民間傳聞是事出有因的,也說明瞭王慶祺確實和同治帝有染。

《清史稿》記錄王慶祺被革職這件事時,只寫「有罪、褫職」,沒有寫明什麼罪,原因就是為尊者諱。朝野乃至慈禧都心知肚明,只是礙于皇家顏面,誰都不敢捅破這層窗戶紙罷了。

《清代通史》也曾再三強調同治皇帝是死于梅毒,曾經給同治診治的太醫李德立的曾孫李鎮在《文史哲》撰文《同治究竟死于何病》,認為同治皇帝死于梅毒,也就是花柳病。

他說他曾經問過自己的祖父,他的祖父回答道:「同治帝確是死于梅毒」。 這是禦醫李德立傳下的口碑資料,同治帝死于花柳病的可信度較高。

同治十三年,十九歲的同治皇帝最終駕崩,由于沒有任何子嗣,所以清朝出現了自從建國以來從未有過的尷尬局面。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