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搜索站內資源

「上善若水」:水的「4種智慧」,守藏不語,水到渠成

珮珊 2022/10/01

有些人感受著雨,有些人只是被淋濕。

縱觀歷史,探求「道」者不計其數,可如老子一般,看得通透,活得自在之人,卻寥寥無幾。 

在老子的世界里,比喻萬千,可他獨喜以水作比。 

老子曾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而近于道。」 

水總處低處,滋潤萬物卻不沾沾自喜,故而接近大道。 

水無常勢,卻可因勢利導,水低則靜,水高則歡;

水無常形,卻可因形而變,遇圓成圓,遇方成方;

水雖至柔,卻克天下至剛,水滴石穿,以弱敵強。 

水看似常見普通,卻藏著萬般哲理,蘊含人生智慧。 

人生若能像水一樣,通透,知形,懂藏,明靜,便可無處不自在,無時不逍遙。

水的透:通透自在,人間清醒。

古人云:「水皆縹碧,千丈見底。」 

水至清時,往往能一眼見底,通透自在,讓人心安。 

其實,人也一樣,渾濁則諸事不順,通透則人間清醒。 

清朝時期,有一個名叫徐壽的人,被同治皇帝封為 「天下第一巧匠」,然而,他早年間,卻糾結在科舉中,混沌不堪。 

徐壽出生在江蘇無錫,由母親一手帶大,年少時,他總是幻想有朝一日,可以及第登科,光耀門楣。 

然而,童生考試,他卻屢屢落榜,十幾年寒窗,皆付之東流。 

科舉落敗對徐壽打擊很大,他糾結其中,不知自己如何自處。 

漸漸地,他開始反思自己到底適不適合讀書,一番深思熟慮后,徐壽決定放棄八股科舉,開始學習科學技術,以此為基,為國效力。 

在通過刻苦的自學和動手實踐后,徐壽成了清朝最早一批掌握科學知識的學者。 

洋務運動時,徐壽進入了安慶軍械所,并造出了中國歷史上第一艘蒸汽動力船「黃鵠號」,隨后又獨立制造出了「惠吉號」、「操江號」等軍艦。

 

其實,生命就是一場場體驗,人人皆是匆匆過客,并不是每個人都能明悟自己的出路,清醒于世。 

而通透自在,也并不是什麼都不在乎,而是知道世界上真正有價值的,從來不是虛名,而是適合自己的生活。 

《山月記》中寫到:

「深怕自己本非美玉,故而不敢加以刻苦琢磨,卻又半信自己是塊美玉,故又不肯庸庸碌碌,與瓦礫為伍。」 

人活一輩子,最難的便是看清自己。 

唯有經歷過生計的奔波苦楚,才有可能掌握人生的方向; 

只有品嘗過歲月的更迭悲喜,才有機會知曉生命的意義。 

世界那麼大,只有看清自己的人,才能如水一般,看淡得失,通透清明。

水的形:剛柔并濟,大象無形。

古人云:「圓中則圓,方中則方,壅之則止,決之則行。」

水之無形,因勢而成,遇圓隨方,隨遇而安;

水之有形,因時而變,夏則為雨,冬即成雪。

我們人生也是一樣,不可一成不變,剛柔并濟,才能適應人生的各種挑戰。

公元239年,魏明帝駕崩后,曹芳年幼,政權由大將軍曹爽和司馬懿共同輔佐。

曹爽早已不悅司馬懿掌權,于是仗著自己是曹氏中人,便奪司馬懿權力。

司馬懿權力被奪,索性韜光養晦,不問政事,而在此期間,曹爽卻獨攬大權,打壓士族,發展黨羽。

期間,朝中大臣頗感不安,希望司馬懿來主持公道,可司馬懿依舊選擇退讓。

直到曹爽掉以輕心,協曹芳去高平陵拜祭,司馬懿才一反隱忍常態,當即上奏郭太后,請廢曹爽,發動了「高平陵之變」。 

其勢之果斷,徹底改變了魏國的局勢,也讓所有看到了他「剛柔并濟」的智慧。 

曾國藩說:「天地之道,剛柔互用不可偏廢,太柔則靡,太剛則折。剛非暴虐之謂也,強矯而已。柔非卑弱之謂也,謙退而已。

」 

確實如此。行事方剛者,往往吃力不討好;為人軟弱者,常常被人欺凌。 

人越往后,就越要學會話因人而說,事因人而做,這不是圓滑,而是為了避免不必要麻煩的最好方法。 

不說硬話,不做軟事,是一種生存智慧,也是一種修行手段。 

真正的聰明人,往往都是大象無形,剛柔并濟的。 

懂柔弱,卻又不失智慧;有力量,卻不失溫柔,唯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到無形勝有形。

水的藏:水深不語,滋潤萬物。

詩人雪萊說:「淺水喧嘩,深水沉默。

」 

淺水,往往要以喧嘩來證明自己的存在,而深潭靜默,自有內涵。 

為爭名氣,事事出頭者,往往能力一般,水平有限;

真正厲害的的人,總是不動聲色者,善于藏拙。 

漢光武帝劉秀功成之前,勤于農事,其兄劉縯好俠養士,經常取笑劉秀。 

討伐王莽期間,劉秀從不敢與任何軍隊較量,其性懦弱,膽小怕事,幾乎成了所有人的共識。 

然而昆陽一戰,劉秀領殘兵出城救援。

王莽麾下將領,因之前輕視劉秀,失去了制勝的先機,陷入被動。 

劉秀又借天時之力,以一當萬,終滅了王莽新軍,一戰功成, 從此,劉秀之名,天下盡知。

隨后,東漢建立,劉秀深知「天下疲耗,思樂息肩」,于是便發布政令,修養生息:減徭役,利生產,興水利,罷貪官。 

即位三十年,他勤于政事,惠及百姓,終使得國泰民安,史稱「光武中興」。 

劉秀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深諳水的智慧: 水深不語,只為擇時而動;靜水流深,只為滋潤萬物。 

一個懂得藏拙的人,從不會任性而為,反而會積蓄自己的能量,保持一飛沖天的勇氣,一舉沖破命運的枷鎖。

 

宋邵雍說:「人之精神,貴藏而用之,茍炫于外,鮮有不敗者。」

所有的成功,都來源于自身的隱忍,一些浮躁和夸夸其談,也許會贏得一時,卻永遠經不住時間的考驗。 

只有耐得住寂寞,靈魂才會得以新生; 唯有守得住積累,人生才有無限可能。

越是有故事的人,越懂得沉靜下來, 守藏不語,靜待功成,然后努力發散自己的光與熱回饋世界,這是一個人最高級的活法。

水的凈:清濁分明,上善不欺。

《明朝那些事兒》里有一句話:「在這個污濁的世界上,能夠干干凈凈度過自己一生的人,是值得欽佩的。

水雖無形,卻有風骨,遇濁會澄清,涇渭自分明。

人活于世,當如水凈,雖有混亂之時,亦要堅守心中的底線。

元代大學者許衡一日外出,因為天氣炎熱,口渴難耐。 

恰好路邊有一棵梨樹,行人們紛紛去摘梨解渴,只有許衡一個人不為所動。

有人問他:「為何你不摘梨?」 

許衡說:「不是自己的梨,怎麼可以隨便亂摘呢?」 

那人笑他迂腐:「世道這麼亂,管它是誰的梨。」 

許衡卻說:「梨雖無主,我心有主。」 

外表干凈容易,內心干凈太難。 

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隨時隨地都會面臨誘惑,身不被物役,心不被欲迷,看起來或許容易,可真正能做到的卻寥寥無幾。 

沒有一顆善良的心,沒有一份溫良的修養,很難堅持自己的本性。 

《菜根譚》中有言:「君子之心,青天白日。」 

當一個人內心干凈時,便不會被欲望所裹挾,被名利所牽絆,世間的紛繁復雜,真假是非,皆如大浪淘沙,沉淀之后,清凈如碧水。 

人活一世,一切外物皆為縹緲的,唯有品行會伴我們終生。 

心至凈,行至美。

 

世間浮沉,內心純凈如水,這便是做人最好的態度。

聽過這麼一句話:「有些人感受著雨,有些人只是被淋濕。」 

人這一生,本就是渾濁而雜亂,復雜而無序的。 

有的人把自己過成了枯木,庸庸碌碌,不知新芽何時生;而有些人,將自己活成了水,亦善亦柔,逍遙自在。 

其實,想要收獲幸福,想要活得通透舒服,不妨想想水的智慧。 

看得通透,凡事淡然處之;懂得變通,為人平和寬容。 

知曉藏拙,行事待時而動;守得心凈,不負自我初心。 

世事如山,艱難險阻;生命如水,隨遇而安。 

是非曲折,看透就好;悲歡離合,獨享人生。 

一輩子不長,別只顧著去爭去奪,把時間花在值得的人和事上,時間會告訴你所有的答案。

水唯善下方成海,人心為善天不欺,這恐怕就是「上善若水」真正的意義。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