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搜索站內資源

曾國藩:人到中年,事有三不做,話有六不說

佩珊 2021/12/27

被譽為近代第一完人的晚清名臣曾國藩,身居高位數十年而官運不衰。

其秘訣在于他有一套獨特的待人接物的處世之道。

歸納起來,就是:三件事不做,六句話不說。

事有三不做

1.自私貪婪的事不做

曾國藩曾說: 「獨享大名,實折福之道;與人分名,即受福之道。」一個人,如果獨享大名,非但不是好事,還是禍事,懂得與人分享,才能招來福氣。

曾國藩也曾吃過「自私貪婪」的虧。

1854年,時任兩江總督的曾國藩打下了武漢。

但奇怪的是,這場勝仗之後,很多部下竟然離他而去,加入了他的朋友胡林翼的麾下。

曾國藩百思不得其解,他自認從來沒有虧待過部下。

後來,幕僚趙烈文告訴了他答案。

原來,攻下武漢之後,曾國藩上奏朝廷請功,保薦三百人,受獎人數僅為百分之三。

而胡林翼一次保薦了三千多人,受獎人數超過百分之二十。

曾國藩幡然醒悟,從此之後,無論多大的功勞,他都不多貪一分,而是「薦賢滿天下」。

由此,他身邊也聚集了更多的有能之士,從而助他成就了豐功偉業。

《莊子》中說: 「鷦鷯巢于深林,不過一枝;偃鼠飲河,不過滿腹。」

鳥在林子裡安家,所佔用的不過無數棵樹的一個樹枝;偃鼠在河裡喝水,最多不過喝到滿腹為止。

其實,這個世界上最貪婪的就是人心。

所以才有「人心不足蛇吞象」之說。

但須知: 貪婪是個無底洞,滿足是個無盡藏。

自私貪婪的事兒做多了,最終得不償失的是自己。

2.高調張揚的事不做

曾國藩曾說: 「聰明外露者德薄,詞華太盛者福淺。」

一個人太過鋒芒畢露,是德行淺薄的表現;而一個慣于花言巧語的人也不是福厚之人。

所謂 「木秀于林,風必摧之。人浮于眾,眾必毀之。」

曾國藩就深知為人當低調、不張揚的道理。

同治三年,湘軍攻下南京,曾國藩被封為一等勇毅侯,加封太子太傅。

如此榮耀加身,曾國藩非但沒有因此躊躇滿志、趾高氣揚,反而深覺惶恐。

于是他竭力淡化自己頭上的光環,消除朝廷對自己的猜忌。

為此,他採取了一系列措施。

先是把功勞歸于先帝、太后和朝廷,歸于協同作戰的友軍。

接著是動員牢騷滿腹的九弟辭職回家養病,同時大量裁減湘軍,裁減幅度達90%。

再接著大撤厘金局,取消戰爭稅,並修復江南試院,收買士子之心。

一番操作之後,曾氏家族化險為夷,成功邁過了危機四伏的政治險灘。

曾國藩曾說:「功成身退,愈急愈好。」

《菜根譚》中有句話:「地低成海,人低成王。」

地不畏其低,方能聚水成海;人不畏其低,方能孚眾成王。

不炫耀、不張揚,低調做人乃是人生一種難得的機會。

3.尖酸刻薄的事不做

曾國藩說:「刻薄之人,其福必薄。」

為人刻薄,不光給別人造成不痛快,也是自找不痛快。

因此,人生想要福氣滿滿,先學會做一個寬容大度之人。

曾國藩就是這樣的人。

早年的左宗棠、李鴻章都是他的門生、幕僚。

但曾、左二人三觀其實並不一致,很多時候兩人在政見上也有向左的時候。

曾國藩卻並沒有因為左宗棠對他背後惡語相向而與他絕交,反而依然對其重用有加。

李鴻章才識過人,曾國藩也並不嫉妒陷害,而是對其多番施以援手,助其官運亨通。

正因為曾國藩胸襟寬闊,能容別人所不能忍,因此手下能人輩出,且都願意聽他指揮。

他常說:「人不如我意,是我無量;我不如人意,是我無德。」

我們常說「君子如玉」,越是有層次的人,越是溫良淳厚之人。

話有六不說

1.惡話不說

曾國藩告誡子女: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很多人情緒來了的時候往往收不住,難免就會對人惡語相向,而事後又會追悔莫及。

但是別忘了,說出去的話如同潑出去的水,是收不回來的。

所以,把傷害降到最低的方法是讓不該說出去的話停留在嘴邊。

如此,與人為善,也是與己方便。

2.閒話不說

曾國藩曾說: 「人生至愚是惡聞己過。人生至惡是善談人過。」

俗話說得好: 「靜坐常思己過,閒談莫論人非。」

不說閒話,是做人最起碼的教養。

閒話說多了,不僅沒有營養,反而會招惹是非。

與其把時間浪費在背後說人閒話上,不如用來修身養性提高自我。

3.怨話不說

曾國藩曾在給諸弟的家書中寫道: 「無故而怨天,則天必不許,無故而尤天,則天必不許,無故而尤人,則人必不服……」

意思是說, 日常總喜歡發牢騷,無故而怨天,天必然不答應,無故而怨人,人必然會不服。

抱怨可以說是世上最無用的事,對于問題的解決沒有任何的幫助。

遇事總是牢騷滿腹,不僅會招來他人的厭煩,還會讓自己陷入負能量的旋渦。

所以,曾國藩也說: 「凡遇牢騷欲發之時,則反躬自省:吾果有何不足而蓄此不平之氣?猛然內省,決然去之。」

與其遇事只會發牢騷,不若回過頭來反省自己的不足。

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4.胡話不說

生活中,人們常說: 「說話要經過大腦。」

曾國藩也曾在家書中告誡兒子: 「爾宜舉止端莊,言不妄發,則入德之基爾。」

意思是說,你應當舉止端莊,不亂說話,這是修養德行的基礎。

說話有章法,且知道什麼該說,什麼不該說,這樣的人才能讓人願意與之相處。

不說胡話,不僅是一種修養,也是一種做人的智慧。

5.直話不說

曾國藩曾自我反思: 「責過太直,使人慚恨,在我便是一過。」

生活中,很多人都標榜自己直來直去,沒有壞心眼。

但說話太過直白,往往最易傷人。

所以,說話辦事都要留有一定的空間和餘地,太過直接並非是什麼優點。

同樣的話,換種更加溫和的方式,不僅給了他人足夠的尊重和臺階,也能讓你的話更容易被接受。

所謂「潤物無聲」,說話也同樣講究藝術。

6.大話不說

曾國藩對于說話的藝術,有這樣一段論述: 「厚者勿忌人,實則不說大話,不好虛名,不行架空之事,不談過高之理。」

意思是說, 忠厚的人不要嫉妒別人,誠實的人不會說不符合事實的話,不貪圖虛名,不做沒有根據的事,不談論不切實際的理論。

一個人謹言慎行才能在社會上立足。

話說得再大,都不如把事兒幹到實處。

大話空話總有「翻車」的時候,唯有實幹才是最管用的「通行證」。

因此,曾國藩也教導諸子弟:「禁大言以務實。」

人過留名,雁過留聲,務實才是人生該有的名聲。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