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搜索站內資源

「糊塗宰相」 呂端:聰明的最高境界,是堅持做一個「糊塗」的人

佩珊 2021/12/19

明代思想家李贄有一副名對聯: 「諸葛一生唯謹慎,呂端大事不糊塗。」

歷朝宰相,身懷經世濟國之才,大多是像諸葛亮那樣精明幹練的人。

唯有北宋名相呂端,看上去糊裡糊塗,跟人們心中的宰相形象,似乎完全不搭邊。

可正是這位「糊塗宰相」,在關鍵時刻力挽狂瀾,粉碎奸臣們謀朝篡位的陰謀,擁護宋真宗登位。

也正是他,以卓越的能力穩定政局、任用賢能,維持北宋繁榮昌盛的局面。

他看似糊塗,實則精明;他看似軟弱,實則剛強。

曾國藩有句名言: 「天下之至拙,能勝天下之至巧。」

真正的聰明人,都像呂端一樣,把聰明的鋒芒收進肚子,把糊塗的樣子掛在外面。

外現「糊塗」,韜光養晦,不但是一種生存的智慧,更是不可或缺的成功之道。

身處逆境,「糊塗」是一種境界

呂端是一位「官二代」,宋太宗登位時,他是開封府判官。

這時,他的霉運來了。 他的上司趙廷美,當年為了皇帝之位,跟宋太宗爭得頭破血流。

宋太宗對趙廷美恨之入骨,他登位不久,開封府就突然有人犯事。

呂端跟這件事毫不沾邊,卻受到重罰,被宋太宗從四品官,貶為不入流的八品芝麻官。

更要命的是,宋太宗讓呂端披枷帶鎖,步行到流放之地。

無端降罪、人格侮辱,換誰不氣?但呂端的表現令人大吃一驚。

臨行前,他居然忙著工作。辦完事,他還一臉坦然,招呼監押官上鎖。

上任後,呂端不抱怨、不伸冤,整天樂呵呵地做事。

俗語雲:「難得糊塗就是福。」在逆境中,「糊裡糊塗」的樂觀心態,遠遠比抱怨有用。

呂端心態積極,政績卓越。兩年後,他的官職又升上來了。

可是禍不單行,呂端跟在皇儲趙元僖身邊,本來前途一片光明,不料趙元僖離奇暴斃。

宋太宗怒不可遏,呂端再次無辜受罪,再次被貶為小官。

這時,他已經58歲了。

一起被貶的官員覺得呂端是個糊塗人:他怎麼對冤屈視而不見,完全不抱怨呢?

但事實證明,抱怨換不來任何轉機,「糊塗」才是天大的智慧。

過了幾年,宋太宗召見被貶的人。其他人大吐苦水,唯有呂端平靜地說:

我屢屢犯事,陛下都從寬處理,我還有什麼要抱怨的呢?

我只求做個閒散官員,安然度日就好。

實際上,宋太宗老早就開始留意呂端。

他驚異于呂端兩次被貶,都樂乎得跟領賞一樣,而且還把政務處理得井井有條。

宋太宗斷定呂端絕非池中物,于是,便下令讓呂端官復原職。

兩年後,呂端被提拔為宰相,成為百官之首。

清代詩人鄭板橋曾經說: 「聰明難,糊塗尤難,由聰明而轉入糊塗更難。」

逆境當前,很多人都「聰明地」怨來怨去,最後事情反而變得更糟糕。

適時糊塗、樂觀應世,才能穿越黑暗,欣賞黎明的光輝。

該糊塗時便糊塗,是撫慰心靈的妙藥,是應對困境的大智慧。

做人的最高格局:表麵糊塗,心裡明白

古人有句話: 「槍打出頭鳥,刀砍地頭蛇。」

得到重用後,呂端深受宋太宗喜愛,經常被宋太宗單獨召見。

然而,同為宰相的寇准脾氣暴躁, 呂端過于得寵,很容易引火焚身

于是,呂端做了一件滿朝文武都無法理解的事:讓權。

他主動請求宋太宗,讓自己和寇准輪流執掌相印,一起到政事堂議事。

呂端無端讓權的舉動,在眾人眼裡是「犯糊塗」了。

從那時起,呂端是「糊塗宰相」的說法,便在朝中傳開。

有一次,大臣李惟清被摘掉樞密使官位,他以為是呂端進讒言,便向宋太宗告狀。

呂端知道後,沒有向宋太宗申辯,只是淡淡地說:「我行得正坐得正,他要告就告吧。」

有一個小官公然講呂端壞話: 「這種糊塗人也能當宰相嗎?」

這句話傳到呂端耳中,呂端淡然一笑,不置可否。

他這種不加計較的做法,越發讓人覺得他糊塗了。

曾經有人給宋太宗打小報告: 「呂端是個糊塗人,做不了宰相。」

宋太宗笑著說:「呂端小事糊塗,大事可不糊塗。」

事實上,呂端看似「糊塗」,心裡可明白著:

給寇准讓權,寇准就不好意思跟自己為難;

輪流執掌相印,宋太宗就不會擔心權力制衡的問題;

不用跟說壞話的人計較,胸懷大度才能廣結善緣。

再加上,呂端工作能力一流,呈給宋太宗的奏章中,很多政績都是呂端的功勞。

宋太宗對呂端越來越倚重,他親自下諭: 「朝中大事要先彙報給呂端,再來上奏。」

這標誌著,呂端已經走到權力的頂峰。

寇准雖然同為宰相,但他鋒芒畢露,得罪的人太多,最後被貶到雷州,客死他鄉。

呂端外現糊塗之相,事事清靜無為,處處謙虛低調,恩寵反而長久不衰。

《菜根譚》有句話讓人回味無窮:

「處世讓一步為高,退步即進步的根本;待人寬一分是福,利人實利己的根基。」

喜歡顯擺,不是聰明,而是無知;喜歡收斂,不是糊塗,而是精明。

精明人都會避免過于聰明,自帶「糊塗勁」。

最好的做人格局,是表現得「糊塗」一點,深沉如水、內斂低調。

小事不妨糊塗,大事必須精明

登基21年後,宋太宗處于彌留之際。這時,一場腥風血雨席捲而來。

本來趙恒是儲君,但宦官王繼恩野心勃勃,密謀推舉庶長子趙元佐繼任。

王繼恩找來副相李昌齡等大官幫忙,還請李皇后坐鎮,班底可謂人強馬壯。

而趙恒的幫手,只有一個唯唯諾諾、糊裡糊塗的呂端。

王繼恩心花怒放,覺得帝位已經收入囊中。

可是他忘了宋太宗那句話:呂端小事糊塗,大事可不糊塗。

聰明人懶得在小事上計較,但一定會在大事上較真。

呂端不在乎別人的評價,他心裡只有一個念頭: 做好臣子本分。

當他發現宋太宗病床邊只有李皇后和王繼恩,趙恒影蹤全無,就感到不對勁。

呂端審視當前局勢,立刻醒悟到王繼恩的陰謀。他不動聲息,命親信通知趙恒火速趕來。

呂端把王繼恩招到跟前,告訴他: 「宋太宗生前有一封詔書,我們一起拿出來吧。」

王繼恩樂開花了,心想: 「幸虧他是個糊塗人,不然詔書一出,我的計畫就泡湯了。」

他跟呂端走到一間屋子裡,呂端突然把門反鎖,把王繼恩關在裡面。

呂端馬上趕到宮裡。這時宋太宗剛剛駕崩,李皇后正準備宣佈趙元佐繼位。

呂端以趙恒的儲君身份據理力爭,一場唇槍舌劍在宮裡展開。

這時候,呂端不再是「糊塗宰相」,他辭色鋒利、正氣凜然,把在場所有人鎮住了。

不久,趙恒入宮,以儲君的身份,名正言順地宣佈登基。

趙恒高坐帝位,大臣們俯首跪拜, 呂端突然叫停大家,掀開皇帝前面的簾子

呂端仔細端詳,確認帝位上的人確實是趙恒,才高呼萬歲。

大家恍然大悟:這個糊塗人,原來精明得很啊!

聽過一句很有道理的話:

真正有本事的人,平時看起來像個笨人;

所謂大智若愚,就是這樣的人;

他不是故意裝傻,也不是故作深沉,而是小事迷糊,大事深沉。

雄鷹翱翔,目視萬裡,不在意小小的山丘。

格局宏偉,關注大事,不執著小小的恩怨。

計較瑣屑小事,只是小聰明。真正的聰明人,都在大事上精明。

眼界放遠一點,才不會被小小浮雲遮望眼,摘取碩大的果實。

北宋名臣趙普曾經評價呂端:

「觀呂公奏事,得嘉賞未嘗喜,遇抑挫未嘗懼,亦不形于言,真台輔之器也。」

朝廷風雲變幻,人心詭秘難測,呂端始終活在自己的時區,遊刃有餘地應對一切。

他經歷過挫敗,憑藉「糊塗」的心態得到宋太宗提攜;

他經歷過輝煌,以「小事糊塗」的氣量抵達權力頂峰;

他經歷過政變,用「大事精明」的格局力保新君登位。

「糊塗」的人,避開一切不利因素,占盡天下一切便宜。

難怪國學大師南懷瑾會說:

「看起來最平凡最笨的人,卻有上上智;一般人覺得自己聰明的,其實是笨人。

什麼理由?因為他不肯平凡。」

為人處世,就該跟呂端一樣,穿上糊塗的外衣遊戲人間,心裡卻比誰都清醒。

願每個人都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做個「糊塗」的聰明人。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