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搜索站內資源

金蟬定律,螞蟻定律,牛蠅定律,毛毛蟲定律,野馬定律;讀懂你就悟了

珮珊 2022/10/01

「悟透生活本質的人,都懂得對自己下狠手。」

北宋哲學家程顥曾說:

萬物皆有理,順之則易,逆之則難。

鳥有鳥跡,魚有魚道,強者也自有其法則。

以下五種定律,如果能領會,可以幫助你人生更上一層台階。

金蟬定律

之前,在看新版電視劇《三國演義》時,有一處情節讓我印象深刻。

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后,制服大將軍曹爽。

曹爽怒諷司馬懿:「你只用了一天時間,卻奪取我們曹氏四代君臣建立的江山。

司馬懿卻感嘆道:「我揮劍只有一次,可磨劍磨了十幾年啊。」

任何一種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所有橫空出世的背后,都有不為人知的艱辛,要麼是汗,要麼是淚。

就像蟬一樣,在暗無天日的地底下,蟄伏了數年。

它們忍受著孤獨,吮吸著樹根的汁,然后破土而出,飛向天空,鳴一個盛夏。

尼采說,誰終將聲震人間,必長久深自緘默。

歲月看似不語,卻會見證所有努力。

每個人都渴求成功,可想要有烈火烹油之時,要先熬過無人問津之日。

在不慌不忙中學會成長,在緘默中積蓄力量,時間終會給到我們想要的結果。

螞蟻定律

你身邊有沒有這樣的人:

經常被工作搞得狼狽不堪,老是抱怨任務的艱巨,卻不去想問題的癥結在哪里。

每天都通宵達旦地加班,事業沒有一丁點進步,卻不反思為何如此。

說白了,這是用戰術上的勤奮,掩蓋戰略上的懶惰。

囿于低質量的勤奮,只會陷入平庸的困境。

經常停下來自我審視,遠比莽撞前進來得有意義。

日本北海道大學的進化生物研究小組曾經做過一個實驗。

他們對蟻群進行追蹤,觀察它們的分工情況。

結果發現,大多數螞蟻都很勤快,清理蟻穴、搬運食物、照顧幼蟻,幾乎沒有停歇。

然而,有少部分螞蟻卻無所事事,終日東張西望。

生物學家把這些「懶螞蟻」做了標記。

有趣的是,當研究小組斷絕掉蟻群的食物來源時,那些勤勞的螞蟻立馬亂成了一團。

「懶螞蟻」們則不慌不忙,帶領蟻群向新的食物源轉移。

原來懶螞蟻們不是懶,而是把大部分時間都花在思考和偵察上,這就是著名的 「懶螞蟻效應」

沒有深度思考,所有勤奮都會事倍功半;沒有把舵準方向,容易在原地兜圈子。

愛因斯坦說過這麼一段話:

如果給我一個小時解答一道決定我生死的問題,我會花55分鐘來弄清楚這道題到底在問什麼。

一旦清楚了它到底在問什麼,剩下的5分鐘足夠回答這個問題。

我們與其急著出發,不如先捫心自問一下,現在腳下的這條路是要通往哪里。

牛蠅定律

有一個關于美國總統林肯的故事。

少年時,林肯在肯塔基老家的農場里耕地。

耕牛很懶,磨磨蹭蹭地挪動著,林肯常常對此無可奈何。

然而,有一段時間,牛卻走得飛快,很快就犁完了地。

林肯開始迷惑不解,后來才發現是有幾只碩大的牛蠅在牛背上叮咬,逼著耕牛不停蹄地奔跑。

這就是心理學上著名的 「牛蠅效應」

人總是有惰性的,不逼自己一把,容易在舒適區不思進取。

平坦大道好走,爬坡小路難行,但選擇后者,我們才有機會在峰頂,看到世間最美的風景。

悟透生活本質的人,都懂得對自己下狠手。

讀書很苦,有寒窗煎熬之苦,有寂寥乏味之苦,但咬牙堅持下去,你會發現所學知識,都是你成為人上人的立足之本。

運動很累,跑幾分鐘就氣喘吁吁,舉幾次杠鈴就腰酸背痛,但只要不放棄,運動給予你的是健康的身材和充沛的精力。

逼自己在苦難修行中,經歷了烈火煎熬的痛苦,才能迎來鳳凰涅槃。

毛毛蟲定律

《烏合之眾》里有一句話:

群眾的疊加只是愚蠢的疊加,而真正的智慧卻被愚蠢的洪流湮沒了。

我們總會不由自主地受到群體的影響,如果沒有獨立思考,往往會迷失自己。

法國昆蟲學家法布爾曾經做過一個著名的實驗:

他把許多毛毛蟲放在一個花盆邊緣上,使其首尾相接,圍成一圈,并撒了一些毛毛蟲喜歡吃的松葉。 

毛毛蟲開始一邊吃著松葉,一邊繞著花盆的邊緣一圈一圈地走。

讓法布爾沒想到的是,直至松葉吃完后,毛毛蟲還是夜以繼日地轉圈,最終因為饑餓和精疲力竭而相繼死去。

后來,科學家把因跟隨別人路線,而導致失敗的現象稱為 「毛毛蟲效應」

幾年前,淘寶和京東在一二線大城市做得風生水起。

許多電商平台見有利可圖,也紛紛跟著入場,想分一塊蛋糕,但是在兩大巨頭的夾縫間慘然潰敗。

只有拼多反其道而行之,下沉到三四線城市,硬是沖出一條血路,占得一席之地。

在這個個體與群體聯系越緊密的時代,我們越來越懶得去思辨,經常望風而動。

看見某種類型的短視訊火了,就急忙上去生搬硬套,卻從不探究背后的規律。

眼紅好多人在股市賺得滿盆缽,也一窩蜂地扎進去,卻不去警惕潛藏的危機。

這也是為什麼巴菲特會說, 在別人恐懼時我貪婪,在別人貪婪時我恐懼。

盲目跟著別人的腳印走,往往容易走進死胡同。

留一份清醒,不隨波逐流,走出屬于自己的人生大道。

野馬定律

在非洲草原上,有一種吸血蝙蝠,常在野馬的腿上吸血。

被蝙蝠叮咬后,野馬會感到格外的憤怒,瘋狂奔跑,想將蝙蝠甩下來。

可即使野馬已經筋疲力竭了,蝙蝠卻依舊吸附不放。

最后,野馬力竭而亡。

作家胡夫蘭德說過,世上一切不利的影響中,最能使人功敗垂成的結果,大都是因為一時沖動,讓情緒擾亂了心智。

問題的產生會左右情緒,但情緒的產生卻無法解決問題。

如果擺脫不了負能量磁場,一味地被壞情緒牽著鼻子走,生活只會滑向更糟糕的境地。

南非心理學家蘇珊曾談過她的往事。

她以前情緒波動很大,一些芝麻綠豆的小事,都會讓她暴跳如雷,比如公寓停電,錯過捷運,聚會沒被邀請……

甚至有時別人在身旁交談,她也會大發雷霆,覺得他們是在故意干擾自己。

漸漸地,曾經親密的朋友一個個離開,她的工作和生活也變得一團糟。

導師開導她,當你看到更大的世界,你會明白所有的過度敏感,只是因為你對眼前環境的無能為力。

在這之后,蘇珊將所有心思用于提升專業水平上,遇到麻煩就想方設法解決,不順心的事和人變得越來越少。

羅振宇曾說:「我現在的人生里沒有所謂的情緒,只有發生了什麼問題,和怎麼解決問題。」

如果遇到事情就大動肝火,不僅讓心情變得糟糕,對問題的解決也絲毫沒有幫助。

懂得理性地駕馭情緒,我們才能成為生活的擺渡人。

稻盛和夫提出一個非常著名的公式:

人生/工作的結果=方法×熱情×能力。

方法不對,再努力也是徒勞的。

循著強者的成長之路,像他們一樣思考和處事,我們終會打開更廣闊的世界。

- End -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