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搜索站內資源

《西遊記》:人生四苦,熬過方得圓滿

佩珊 2022/01/09

成年人的世界,你要習慣愛而不得。

《西遊記》的最後,吳承恩用一首詩總結過取經之旅:

聖僧努力取經編,西宇周流十四年。

苦歷程途遭患難,多經山水受迍邅。

功完八九還加九,行滿三千及大千。

大覺妙文回上國,至今東土永留傳。

靈山受封的驚豔,名流千古的光耀,都源于苦難的累積。

其實人這輩子,不就是這樣一個渡劫的過程嗎?

當你像師徒四人那樣熬過了人生的苦,也就懂得了成熟,收穫了成長。

唐玄奘:生離死別之苦。

小說的第九十九回,一直奉命守護唐僧的五方揭諦等人向觀音菩薩交了一份彙報表,裡面詳細寫了唐僧一路上所經歷的磨難。

「金蟬遭貶第一難、出胎幾殺第二難、滿月拋江第三難、尋親報冤第四難……」

唐僧從降生人間的那一刻開始,就經歷了一場身世的浩劫。

在他還沒出世之前,父親就被凶徒殺害,母親忍辱負重生下他,為逃避賊人加害,將未滿月的他放入江中漂走。

後來好不容易被金山寺的僧人撫養長大,和家人團聚,母親卻心懷羞憤,自縊而亡。

可以想象,青年唐僧的內心一定承受了無比巨大的悲苦。

在原著中,有一個唐僧被酒肉和尚大罵「無父無母」的情節,事後唐僧跪在方丈面前痛哭流涕道:

「人生于天地之間,稟陰陽而資五行,盡由父生母養,豈有為人在世而無父母者乎?」

翻看全書,你可以看到,這是唐僧罕見的一次脆弱。

沒有誰天生堅強,唐僧的內心也無比渴望父母的關愛。

但是有些告別,我們無可逃避,即便沒有意外,到了一定時候,父母也總歸離開這個世界。

古語雲:「未知生焉知死。」

可以說親人的離世,是用生命給我們上了最後一次人生的課。

演員高亞麟有一句非常著名的話:

「父母是我們和死神之間的一堵牆。」

父母在,你可以永遠是一個孩子;父母去,你將直面餘生。

人到了一定年齡,自己就是那個屋簷,再也無法另找地方躲雨了。

從原著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年輕的唐僧之後並沒有因為親人的離世而意志消沉,反倒是不辭辛苦地四處奔走,為父母伸冤。

最後沉冤昭雪,年輕的唐僧熬過了和親人生離死別的痛苦,這才有了那個在西行路上一往無前的玄奘法師。

孫悟空:落寞失敗之苦。

有人說一部西天取經史,也是孫悟空從「妖」進階為「神」的蛻變史。

但是,這樣的蛻變,背後是累累傷痕。

從女媧補天石中誕生,驚天動地的那一刻開始,孫悟空就認定了自己的不凡。

他要做花果山的美猴王,他要改變生老病死的自然規律,他要「這天再壓不住我,這地再困不住我」……

不可否認的是,孫悟空的天賦的確強大。

七十二般變化信手拈來,一個筋斗雲十萬八千里,一根金箍棒令天地色變。

于是,他將目光放到了這個世界的頂端,他要做「齊天大聖」,喊出了「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的宣言。

但是結果呢?

滿心歡喜地去天庭任職,本以為是高官厚祿,得到的竟然是一個放牧喂馬的飼養員。

自得意滿地領了齊天大聖的封號,本以為可以和玉帝平起平坐,到頭來連王母舉辦蟠桃宴會的門檻都進不去。

然後大鬧天宮,想要為自己的正名,可是原著中寫得明白,孫悟空剛到淩霄寶殿,就被執殿的王靈官攔住,連玉帝的面都沒見著。

直到如來出現,輕而易舉便將其囿于鼓掌之間,他才意識到現實的殘酷:

原來,這個世界上根本沒有誰無所不能。

當這種印象被打破的時候,才是一個人最尷尬,也是最無助的時候。

那個時候你大概明白了,什麼叫做生活的苦。

人生就是這樣,沒有誰可以順風順水,這輩子總會有失敗、有落寞、有無能為力的時刻。

當你明白了這些,懂得了世事無常,就不再張揚。

所以在被壓五行山下的五百年,孫悟空飲銅汁、吞鐵膽,學會了默默承受。

所以在西行路上,遇見強橫的妖魔時,他也懂得了借勢,不再固執地去碰個頭破血流。

所以在九九歸一的封禪大會上,他能夠身經百劫,受封鬥戰勝佛。

王爾德說:「 挫敗,是靈魂的試煉場。」

真正的強者,都是在失敗中浴火重生。

豬八戒:愛而不得之苦。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豬八戒在西遊中的作用,就是一個插科打諢的丑角。

尤其是他的愛情故事,往往都被塗抹上一層濃墨重彩的笑料。

所以,我們常常忽略了他的痛苦,遺忘了他的悲傷。

原著中豬八戒憑藉著「工夫晝夜無時輟」的奮鬥,受封「天蓬元帥」,手底下掌管著八萬水兵。

而嫦娥,按照西遊中的說法,只是月宮中的一位普通女官。

那天蟠桃宴後,天蓬借機向對方表白。

期盼能成就一段良緣,卻偏偏忘記了這世間任何事情都可以通過努力達成,唯獨感情半點不能勉強。

表白失敗也就算了,更嚴重的是「酒壯慫人膽」,冒犯了嫦娥,被貶下凡,錯投豬胎。

書中並沒有提及他的情殤,我們看到的是:

他放棄了一切回到天庭的努力,也不像大聖那樣逢人便說自己的輝煌過往,窩在福陵山中,默默地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

直到他遇上另一場姻緣,高翠蘭。

為了高翠蘭,他放下了所有的架子,心甘情願去做上門女婿。

「耕牛耙地、收割禾田、昏去明來」

,辛苦勞作,只為讓自己喜歡的人歡喜。

可惜,這一次還是事與願違。

豬妖的身份暴露,他成了強娶良家女子的怪物,人人喊打。

曾經滿面羞怯的美嬌娘,在他面前也只剩下驚心動魄的恐懼。

他還想為感情做最後一把努力,但是迎接他的是被老丈人請來的一撥又一撥的除妖小分隊。

直到這一刻,豬八戒才算徹底醒悟:

愛上一個人,無非就是希望獲得幸福,如果不能幸福,那愛又有什麼意義?

我們很努力地去爭搶,去發洩,去佔有,去用自己的喜歡綁架別人, 到頭來發現,不是你的,終究不是你的。

于是他最終選擇出走高老莊,踏上了取經之路。

後來當八戒和悟空在追殺玉兔精的時候,重逢昔日的女神嫦娥。

那時他也沒有了最初的執著和糾纏,臉上只掛著最單純的歡喜和愛慕。

成年人的世界,你要習慣愛而不得。

能去愛是一種勇氣,能承認、承受別人不愛你,是更大的勇氣。

沙和尚:孤獨寂寞之苦。

沙僧在西遊隊伍中的存在感一直較低。

一路上也總是任勞任怨、沉默寡言,給人一種強烈的孤獨感。

但于沙僧而言,孤獨縱然苦口,卻是成長過程中的一劑良藥。

《西遊記》中有一首沙僧的自白詩,裡面詳細記載了他修行的全部過程:

自小生來神氣壯,乾坤萬裡曾遊蕩。

常年衣缽謹隨身,每日心神不可放。

沿地雲遊數十遭,到處閑行百餘趟。

……

這是一趟孤獨的苦修之路,風餐露宿,四海飄零。

叔本華說:「要麼孤獨,要麼庸俗。」

在孤獨的時光裡,成長是最快的,因為一切都得你一人承擔。

「三千功滿拜天顏,志心朝禮明華向。」

孤獨,給予了沙僧滿身才華,最終得以封神拜將。

乃至後來因無心之失,被囚流沙河中,依然能在孤獨中堅守,等到唐僧到來脫離苦海。

要知道在流沙河的那些年,沙僧不但忍饑挨餓,無人問津, 每七天還要經受一場飛劍穿胸的酷刑。

這種生活,和天宮的熱鬧相比,簡直就是生不如死的煎熬。

想來,在每個孤獨的夜晚,躺在冰冷的河水裡,撫摸著胸前的傷口,沙僧也會有寂寞難耐的時刻。

但是,最終他還是選擇了內化。

因為,孤獨本就是他成長過程中的一種常態。

《百年孤獨》中說:

生命從來不曾離開過孤獨而獨立存在。

無論是我們出生、我們成長、我們相愛,還是我們成功失敗……

直到最後的最後,孤獨猶如影子一樣存在于生命一隅。

不得不承認, 成熟跟孤獨是成正比的。

人生有些路,只能自己走;有一些事,需要自己扛。

沙僧並非不怕孤獨,而是他明白,能吃得了孤獨的苦,才能成就自己。

後來我們知道,沙僧終于成就了自己。

他現在的名字,叫金身羅漢。

孟子曰: 「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

你遲早會明白,苦難,是一種折磨,也是一種磨練。

成年人的世界,每個人都在生活的苦楚中,砥礪前行。

與朋友們共勉。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