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搜索站內資源

《鬼穀子》10句箴言,逆天改運之法寶

佩珊 2021/12/29

鬼穀子是中華歷史上一位極具神秘色彩的人物: 兵法家尊他為聖人,縱橫家尊他為始祖,算命占卜的尊他為祖師爺,謀略家尊他為謀聖,名家尊他為師祖, 道教尊其為「王禪老祖」。

他通天徹地,智慧卓絕,精通百家學問。長于持身養性,精于心理揣摩,深明剛柔之勢,通曉縱橫捭闔之術,獨具通天之智!有《鬼穀子》一書傳世。

《鬼穀子》一書,被譽為「曠世絕學,智慧禁果」,無論是從政、外交、經商、管理還是公關等等,都可以從中汲取智慧和謀略。

《鬼穀子》書中有這樣10句話,更是為人處世的法寶!

人言者,動也。己默者,靜也。因其言,聽其辭。

譯文:對方言語時,處于動態。我方保持沉默,處于靜態。此時正好可以以靜觀動,聽其言語,辨其辭意。

這是在告訴我們, 與人交涉時,與其先發制人、誇誇其談,不如先做一個靜默的聆聽者,讓對方多說,從別人的言語中聽出其內心的意思,掌握了其意圖,才能更好地「後發制人」。

現代人無論與人交往,還是生意場上與人談判,總有人喜歡「快言快語」,殊不知「言多必失」,所謂 「知己知彼百戰百勝」,「知彼」的良策便是讓人先說。

從對方的言語中了解了其用意,也就掌握了談判的訣竅,從而讓難題迎刃而解,讓自己利于不敗之地。

欲高反下,欲取反與。

譯文:一個人想要往上走,就要先懂得卑下。想要獲得,就要先付出。

現代人做事,常常陷入自高自大,稍有一點成就,就自鳴得意。老祖宗早就告訴我們了:「 欲讓其亡,先讓其狂」。

懂得收斂鋒芒,謙虛謹慎的人,才能走得長遠。正如爬山,越是振臂高呼、手舞足蹈,勁頭越是消磨得迅速,于是常常爬到半山腰就爬不動了;反而是那些沉默不語、俯身彎腰的人,一步一步爬到了山頂。

所以,做人切記張揚,謙虛才能使人進步。

同樣,世人在生活和工作中,一味求得的多,懂得付出的卻少。但「贈人玫瑰」,方能「手留餘香」。付出與收穫講究「先來後到」,先有付出,才有收穫。

所以,當你懂得了先力所能及地給予別人,且不以回報為前提,才會有收穫的那天。因為你給予了別人,別人也會以同樣的方式給予你。

懂得謙卑,學會給予,成功和幸福會在不經意間降臨。

貌者不美,又不惡,故至情托焉。

譯文:無論遇到什麼事情,既不喜形于色,也不怒目相待的人,是讓人感覺深沉的人,是一個值得信賴的人,是可以托之以機密大事的。

工作生活中,總會有人抱怨,自己不被領導器重,不被朋友信任,總覺得這是別人在用「有色眼鏡」看待自己。

但你有沒有反思過這是為什麼呢?是不是自己平素不夠穩重、不夠沉穩?試想,你會願意將一件很重要的事兒,託付給一個說話辦事浮躁、不靠譜的人嗎?

想哭就哭,想笑就笑,固然是一種真性情。但于為人處世的哲學中,卻是「太傻太天真」。因為,這樣的人最容易被看透,也最容易被別人掌控。

喜怒不形于色的人,才是穩重、可靠的人,這樣的人,不僅值得託付,也不容易被別人操控。

所以,在社會上混,要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緒, 不輕易把喜怒掛在臉上,這不僅是成熟的表現,也是對自我的一種保護。

故知之始己,自知而後知人也。

譯文:了解別人要從了解自己開始,了解明白了自己才能去了解比人。

這句話有點「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的意思,但鬼穀子更強調的是,「知己」是「知彼」的前提。

「知己知人」放在現代,則應該理解為, 人性的一個弱點就是,總喜歡對別人的缺點拿著放大鏡看,對自己的缺點拿著顯微鏡看。這樣做的後果往往是,看不清自己,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更加不知道為什麼別人能做到而你做不到。

所以,很多時候,我們的失敗,就是因為不了解自己,也不了解別人。

所謂 「人貴有自知之明」 了解別人固然重要,但做人頂頂要緊的還是先了解自己。如果一個人不能夠充分地了解自己,做起事來就很容易「眼高手低」

,變成「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子」。

一個有自知之明的人,既能看清楚自己的不足,也明白自己的長處,從而揚長補短,充分施展出自己的才華,最終成就一番事業。

欲多則心散,心散則志衰,志衰則思不達也。

譯文:欲望多了,心神就會渙散,意志就會消沉,精力就會不集中,因而難以成功。

人生的浮浮沉沉,欲望乃是最大的濫觴,欲望可以是推動你向上的一股力量,也可以是主宰你墮落的源頭。

人活著,難免有欲望,但欲望多了難免自尋煩惱,因為,這個世界上,有太多是你想要卻得不到的東西,得不到又想要,這不就是自尋煩惱、自找苦吃嗎?

想來,人生在世的很多煩惱不快乃至悲劇,都是欲望太多的惡果。人心不足蛇吞象,大千世界,欲壑難填。欲望得不到滿足,就會有失望感,就會為了得到而肆無忌憚。

一個人欲望太多,就會失去信仰、自尊,原則也會被貪念吞噬。

所以, 做人要適可而止,知足才能常樂,常樂才能心寬,心寬才能活得坦坦蕩蕩、意氣風發,如此,反而能達成所願

智者不用其所短,而用愚人之所長;不用其所拙,而用愚人之所工。

譯文:真正聰明的人不用自己的短處,而寧可用愚笨之人的長處;不用自己笨拙的方面,而寧可用愚笨之人所擅長之處。

「人無完人」,再聰明的人也有缺點,再有能耐的人也有短板,同樣,再笨拙的人也有優點,再無能的人也有自己所擅長的方面。

因此, 做人首先要認清自己,承認自己的不足,知道自己的短板,即便不能立刻改之,也當理性避之;然後「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善于利用別人的長處,才是明智之舉。

有一句話說得很好: 「差距是不可避免的,但縮小差距、彌補差距,這是有可能的。」所以,很多時候,揚長避短,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是讓一個人在競爭中取得勝利的最簡單和最直接的辦法。

智用于眾人之所不能知,用于眾人之所不能見。

譯文:智慧要用在常人不知道的地方,能力要用在常人做不到的地方。

俗話說 「好鋼要用在刀刃上」,真正聰明的人,不會到處顯擺自己的才智能力,而是日常低調做人,卻能在關鍵之時、關鍵之處「高調做事」,這樣才能將自己的智慧才能凸顯得恰到好處。

就如同在職場上,如果大家都能做到的事情,你能做到也不會覺得多出彩。

但是如果大家都做不到,偏偏你能做到,這才是真正的能力。

換個角度理解則是, 真正有能力的人,不會輕易附和他人,更不會刻意迎合他人,而是能在重要的節點,提出獨到的見解,給出獨特而又有實用的建議,從而真正有利于解決問題,這樣的人才是智者,也才更容易被委以重任。

相益則親,相損則疏,其數行也。此所以察同異之分,其類一也。

譯文:如果能互相帶來利益,就要密切關係,如果相互牽連地造成損害,就要疏遠關係。這都是有定數的事情,也是所以要考察異同的原因。凡是這類事情都是一樣的道理。

人與人相處,趨利避害是人的天性,其實並沒有什麼不對。 而這個「交友準則」從另一個角度也可以理解為:與人相處結交,不要總想著佔便宜,要懂得讓利。

所謂「吃虧是福」

,讓別人感受到與你交往「有利可圖」,才能維持一段合作關係的長久,也從而會讓自己獲得長遠的利益。

在一段關係中, 如果感覺到可以相益而親,就要努力維持現狀,不要因一些小利而傷了大局;倘若真到了「相損」的程度,那就該「當斷則斷」,否則就會「反受其害」。

主動讓利,相益而親,是一種豁達;相損則疏,當斷則斷,是一種果敢。與人相交,除了感性也需要理性,但無論遠近親疏,都不應成為彼此的負擔。

度之往事,驗之來事,參之平素,可責決之。

譯文:用過去的經驗作參照,對未來的趨勢加以判斷,並參考平常發生的事,經過這些過程如果沒有發現問題就可以決斷了。

聰明的人從來不會輕易做出任何一個決定,而是在做每一個決定之前,都會反復權衡利弊,深思熟慮,「三思而後行」

人生的旅途中,不會只有一條路,有的時候甚至會出現好幾條路,該走哪一條路,該去往哪一個方向,都是不可輕易做決定的事兒。所謂「一失足成千古恨」,說的就是選擇的重要性。

而一個選擇的做出,除了要深思熟慮,還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不光只參考以往的經驗,還要估算可能的結果,並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不斷修正、完善。即便如此,也不能保證所做的決定萬無一失。

但終歸, 比起魯莽,謹慎更容易接近成功。

世無常貴,事無常師。

譯文:世間沒有永恆的高貴,事情沒有固定的模式。

變化是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在這個世界上,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因此,做人做事都要靈活應變,遵循規律,適應規律,這才是常勝之道。

所謂「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做人不能「一根筋」,一件事情到了「此路不通」的境地,就應該改走它路,「一條道走到黑」不是決絕,而是愚蠢。

做事太死板,總是墨守成規,一成不變,也不是現代社會所提倡的,掌握了事物的變化規律,懂得創新,才能讓一個人走得長遠。

做人當如水,善化萬物,要懂得變通,才能做個精明人。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