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搜索站內資源

「求而不得是平常」白居易:人生最高級的活法,是懂得放下

佩珊 2022/01/23

唐朝長慶四年,洛陽城的履道坊,一個鶴髮童顏的老人斜靠在躺椅上,左手搖扇,右手持酒,表情悠然。

遠處,白雲繚繞,群山起伏,近處,翠竹千杆,碧波蕩漾。

幾個孩童偷偷溜進庭院,撐著小船,拿起小魚竿,掛上小蟲,擠成一團,竊竊私語。

翠竹掩映下的老人瞟了他們一眼,無奈地搖了搖扇子,卻又輕輕笑起來。

誰能想到,這個怡然自得的老人就是名滿天下的文壇巨星——「詩王」白居易。

(圖片來源于網路,侵刪)

他的才華蓋世無雙。著《白氏長慶集》75卷,詩文3840篇。

人人都道「長安米貴,居大不易」,他卻偏能升職加薪,置地建園,走向人生巔峰。

他的朋友圈遍佈王侯將相。

與宰相元稹共同宣導「新樂府運動」,與當世極負盛名的才子劉禹錫惺惺相惜,與「唐宋八大家」

之一的韓愈互相唱和。

他贏得了生前身後的名望。在平均壽命30多歲的中唐,白居易活到了74歲。

他百年之後,當朝帝王為他題寫悼亡詩,以示哀思;

千年之後,日本崇拜者為他的故居白園植上百株櫻花,恭敬獻禮。

白居易的一生,既有高朋滿座的喜悅,也有愛而不得的憂傷,既有聲名遠揚的慰藉,也有無辜蒙冤的苦楚。

懂得放下,知足樂天,閒適極簡,自在輕安。

這樣的人生態度, 讓白居易在逆境中不曾消沉,在舒適中未曾墮落,始終保持高尚的人格,精神的獨立,立德立言,成為唐朝詩壇一顆奪目的明星。

(圖片來源于網路,侵刪)

少年初情,長恨別離

元和二年,庭院紅燈高掛,僕役進進出出,喜氣洋洋,人人都道名滿京城的白公子今日要成婚了。

紅燭燃燒,撲閃著鵝黃火光,映著案前人的眼眸或明或亮。

長歎一聲,他把筆重重點在紙上,宣紙浸染,淋漓著街頭巷尾人人傳唱的佳句:「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他的心裡,卻滿滿是後一句的遺憾,「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那一年,他19歲,她15歲。鄰家的小妹妹湘靈忽然就長大了,青蔥翠綠的裙裾搖曳著走進他的眼眸。錦瑟年華,一見傾心。

他揮筆寫下愛慕之心:

《鄰女》

娉婷十五勝天仙,

白日嫦娥旱地蓮。

何處閑教鸚鵡語,

碧紗窗下繡床前。

她以為他不會變,他以為她也不會變。本是青梅竹馬,郎情妾意,奈何深情抵不住時光,清歡沖不破執念。

27歲時,為追尋前程,他踏上江南的旅途。

懷揣著心上人縫製的一雙鞋履,一路風景一路寂寞,無時無刻不想念著家鄉小妹妹的臉龐,「思君春日遲,一日腸九回」。

29歲時,他考取了功名,懇求母親要娶湘靈為妻,奈何母親以門第不同拒絕,他歎道:「生離別,生離別,憂從中來無斷絕。

33歲時,他當上校書郎,又去懇求母親迎娶心上人,母親斷然拒絕,舉家搬往長安,不准他們再相見。

他心如刀割,卻無可奈何。「何堪最長夜,俱作獨眠人」。

幾經輾轉,他未能娶到心愛的女子,也沒讓其他女人入他的眼。十幾年過去了,頭上已生出白髮,他仍孑然一身。

母親以死相逼,迫不得已,他匆匆迎娶了楊家的小姐。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紅藥再開時,他已為人夫。只是夜深人靜,午夜夢回時,那抹倩影縈繞心頭,揮之不去。

我有所念人,隔在遠遠鄉。我有所感事,結在深深腸。

他被貶為江州司馬的那年,雨下得格外勤,有天雨忽然停了,他卻看到她在浮萍飄搖的江船上孤獨的身影。

心心念念的人就在眼前,他執手相望,卻無語凝噎。許久,她說,我們再也回不去了。

(圖片來源于網路,侵刪)

時光如梭,未必是世間良藥;念念相續,苦痛裡都是執著。

他開始試著放下輾轉半生求而不得的熱烈,去擁抱真實可觸維持久遠的平淡。

女兒出生了,他欣喜地叫她阿蘿,「寒衣補燈下,小女戲床頭」,細心呵護她成長,「朝戲抱我足,夜眠枕我衣」。

外孫女兒出生了,他為她取個極雅致的名字—「引珠」,感歎「物以稀為貴,情因老更慈」,又說「懷中有可抱,何必是男兒」。

《平凡之路》寫道: 我曾經失落失望失掉所有方向,直到看見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

滄海桑田,或許白居易體會到了世間的另外一種真情。

沒有花前月下的浪漫,沒有山盟海誓的壯觀,但它能夠快樂著你的快樂,幸福著你的幸福,無處可見,卻如影隨形。

放下過往的桎梏,才擁有明天的自由。

甩掉沉重的行囊,才得以輕裝上路。

(圖片來源于網路,侵刪)

心憂百姓,歌詠民生

文人的心總是柔軟的,挑燈夜讀、口舌生瘡,通過科舉大考的白居易更加珍惜來之不易的從政機會。

他效法古人補察時政的創作目標,自創新的樂府題法,把民生疾苦寫進詩篇。

元和初年,白居易任左拾遺,皇帝身邊的諫官,「惟歌生民病,願得天子知」。

他發現皇宮採辦有強取豪奪的現象,于是提筆諫言:苦宮市也。

「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的老翁辛辛苦苦燒了一車炭,踩著一尺多厚的雪,趕著牛車,盼著天寒地凍能賣個好價錢。

不成想遇到皇宮的宦官買辦,扔給他半匹紅紗一丈粗布,就把炭拿走了。

(圖片來源于網路,侵刪)

他作《輕肥》,嘲諷宦官在江南大旱、「衢州人食人」之時仍然志得意滿去軍營赴宴,身穿綾羅綢緞,口食山珍海味,不知餓殍遍野,民不聊生。

然而中唐時期,宦官橫行,霸道專權。

剛把熱衷革新的唐順宗趕下皇位,貶逐「二王八司馬」的聖旨墨蹟還未幹,又怎能容忍不懼豪權的才子揭穿他們的醜陋面目?

不久,白居易被尋了個藉口,貶黜江州司馬。

楓葉荻花秋瑟瑟,初到江州,白居易無詩無友,無親無樂,天高地曠,盡目荒涼。

心中憤懣憂鬱無處可訴,只得寄託于善撫琵琶的京城女子之口,感歎才華無用,救世無方,「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圖片來源于網路,侵刪)

然而,活得通透的人怎會輕易被貧瘠的環境所擊倒?不久,白居易發現了江州的美處,放開身心,享受安寧。

這裡物產豐富,是魚米之鄉,物價可比長安便宜多了,「潯陽多美酒,可使杯不燥。湓魚賤如泥,烹炙無昏早。」

大林寺的春天來得格外晚,卻更加俊俏。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廬山有花草豔陽,清水潺潺,山水可悅目,琴書可消憂。

白居易在香爐峰下覓得一處寶地,建起草堂,邀三五好友,把酒言歡,俯仰唱和,別有一番情味。

斯蒂芬斯說:每場悲劇都會在平凡的人中造就出英雄來。

要想活出精彩,就要懂得放下。

人生中的挫折,就像冬天的冰雪,夏天的蟬鳴,秋天的殘月,春天的青杏一樣,是自然的一部分,既有開始,總有結束,無需掛礙,何必惆悵。

(圖片來源于網路,侵刪)

閒適自在,知足樂天

撒母耳·厄兒曼說: 「世界如一面鏡子:皺眉視之,它也皺眉看你;笑著對它,它也笑著看你。」

人生的大智慧莫過于懂得放下,精神自由,心無煩擾。

佛祖拈花,只有迦葉微笑。

長安米貴,只宜樂天長居。

他是唯一一個被日本舉國敬仰的中華詩人。

他的詩作,既通俗易懂,情感自然,又文辭優美,精神超脫,經遣唐使傳到日本,轟動了整個平安時代。

上至天皇貴胄,下至黎民百姓,無人不愛白樂天。

相傳,一次雪後,定子皇后輕聲問身邊的侍從:香爐峰雪想如何?

女官清少納言心領神會,當即掀開簾幕,請定子皇后極目遠眺,欣賞皚皚雪景。

定子所問,正是出自白居易的 「遺愛寺鐘欹枕聽,香爐峰雪撥簾看」

(圖片來源于電影《妖貓傳》,侵刪)

千年之後,日本魔幻作家夢枕貘講述了一個口吐人語的妖貓擾動長安,觸發王朝興替秘密的故事,主角正是唐朝詩人白樂天和日本僧人空海。

改編成的電影《妖貓傳》,在日本突破17億日元票房,創下近十年華語影片的票房新高。

日本中華文化顯彰會曾在白園立碑,感恩白居易對日本的貢獻,恩重如山,萬古流芳,永志不忘。

他也是唯一一個由帝王作詩深情悼念的臣子。

唐宣宗李忱毫不吝惜表達自己對白居易的尊敬,言辭懇切,情深意重。

綴玉聯珠六十年,誰教冥路作詩仙?

浮雲不系名居易,造化無為字樂天。

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滿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愴然。

縱觀白居易一生,無論經歷愛而不得的苦痛,還是仕途坎坷的無奈,他都懂得放下,適時調整。

沒有放任情緒的塵埃掩蓋生命華麗的光彩,未曾任由失意的沮喪取締生活本真的熱愛。

始終保持著精神的自由,樂觀的態度,以最高的勤奮書寫明天,用最大的善意擁抱未來。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