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搜索站內資源

張居正&萬曆皇帝:為什麼父母付出越多,孩子卻越不懂得感恩?

佩珊 2022/01/24

西元1582年,大明王朝已走過了214個年頭。

此時,坐在紫禁城皇帝寶座上的正是明朝的第13位皇帝,年僅20歲的明神宗朱翊鈞,也就是我們熟知的萬曆皇帝。

還是在這一年,明代唯一一位,生前被授予文官最高官職太師的大臣病逝。

時光倒回10年前,1572年,萬曆開始登基,年僅10歲。

他的母親李太后,給他找來了當時最出色的老師,輔導他如何做一個好皇帝。

而這位老師,就是那位病逝的大臣。

這十年中,小萬曆對老師尊敬有加、言聽計從,師生情誼一直成為美談。

但令人沒想到的是,一向尊師重道的萬曆,竟在老師屍骨未寒的時候,瘋狂地抄了他的家,還把老師家中十幾口人關在屋內活活餓死;

並且革去他生前所有官職和榮譽,甚至還要開館戮屍。

而這位大臣,就是當時被譽為「大明脊樑」的張居正。

這10年間究竟發生了什麼?竟讓一位聽話的好學生性情大變,做出如此欺師滅祖有喪人倫的事情?

400多年以前,荊州古城大地上,誕生了一名男嬰。

因為男嬰曾祖父做了一個夢,夢見一隻白烏龜,認為這只白烏龜就是自己的曾孫,于是給曾孫取名「張白圭」,希望他日後能光宗耀祖。

而張白圭也確實沒有辜負曾祖父的期望,日後成為了一位名相,也就是後來的張居正。

張居正不僅有才,長相也是很帥氣,玉樹臨風,翩翩佳公子。

《明史》中關于他的長相有這麼一段記載:

「為人頎面秀眉目,須長至腹,勇敢任事,豪傑自許。」

黃仁宇先生在《萬曆十五年》中是這樣描寫的:

「張居正似乎永遠是智慧的象徵。

他眉目軒朗,長須,而且注意修飾,袍服每天都像嶄新的一樣折痕分明。

他的心智也完全和儀錶相一致。

他不開口則已,一開口就能揭示出事情的要害,言辭簡短準確,使人無可置疑,頗合于中華古語所謂‘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就是這樣的一位才子,一生為兩件事耗費了自己全部心血。

一件是改革,而另一件就是培養改革的接班人。

作為改革者的張居正無疑是成功的,但作為教育者的張居正卻是失敗的。

且這場失敗的教育,在1582年的夏天爆發出驚人的毀滅力,直接讓大明王朝開始走向滅亡。

通過史料記載我們發現,張居正作為帝師,盡職盡責。

他每年都要提前親自籌畫好教學大綱,甚至提前幾年編好教學計畫。

每次給小萬曆教學,他都要提前一個多小時到,做教學準備。

在給小萬曆上帝王必學科目「古代帝王治國策略」時,由于萬曆年齡小,張居正擔心他看不懂,于是他就手繪了一本連環畫叫《帝鑒圖說》給萬曆當教材。

其實張居正並不擅長畫畫,但為了小萬曆,他還是這麼做了,並且畫得還不錯。

(《帝鑒圖說》中某一頁)

試問,放之當下,又有多少老師能為學生做到如此地步呢?

小萬曆當時看了教材後,愛不釋手,對原本枯燥的課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曾有人開玩笑說,如果自己碰到這樣一位好老師,一定會好好學習的。

而萬曆一開始也確實沒辜負張居正的付出。

在中華古代,講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先君臣關係,然後才能講親情。

大家還記得《紅樓夢》元妃省親那一情節麼,賈政作為元春的父親,見到她第一件事是下跪磕頭。

如今我們看來,父親給孩子磕頭實乃不孝,但在古代這是禮制,不然父親就是犯了大不敬之罪。

但在小萬曆心中,作為一位擁有至高權力的帝王,他卻把師生情誼放在第一位,然後才是君臣。

(萬曆)

他從不稱呼張居正官職或名字,無論是正規場合還是私下場合,他只稱呼張居正為「先生」。

而「先生」這個詞後來在朝廷上逐漸成為張居正的專有名詞。

我們再來看一個小故事。

有一次小萬曆出疹子,病了好久,張居正隔幾天到宮前問候一下。

小萬曆康復了上朝,張居正看到小萬曆竟一時愣了神,一直走到龍椅前,跪著仰臉看小萬曆許久,眼眶裡似乎有淚水在打轉,一直不說話。

小萬曆似乎明白張居正的心意,開口道:

「先生,你看朕氣色何如?朕每天日膳4次,每次能吃兩大碗飯。」

聽到小萬曆如是說,再加上看到小萬曆臉上確實有了紅潤的光澤,張居正喜極而泣。

那時候的張居正,孤身一人在京做官,家人都在老家湖北。

或許在他心中,有時候真的會不自覺地把萬曆當做自己的孩子。

而萬曆一開始的時候或許也懷有同樣的情感。

那麼究竟是因為什麼,竟讓萬曆後來如此憎惡自己的老師呢。

張居正對萬曆可謂是盡心盡力,為了小萬曆未來的發展,耗費了全部心血,把自己認為最好的全都給了小萬曆。

但張居正很多時候恰恰忽略了萬曆作為一個孩子的天性。

中華傳統的家長式教育,父母就是天,父母所為都是正確的,所以對孩子而言愛會變成一種壓迫。

李太后把自己所有的希望都放在小萬曆身上。

萬曆雖然是一位帝王,但他也是一個孩子,讓一個10歲的孩子承擔治理整個天下的重擔,這個擔子未免太重了。

最愛的母親,最敬愛的老師,一直在逼著萬曆,對他的要求甚是嚴格,讓他得不到一絲喘息。

但凡萬曆有點小過錯,或者偷點小懶,馮保就會在一旁提醒萬曆,勸說不成就嚇唬要告訴太后,而太后更是直接搬出張居正。

每次放學回來,李太后都會讓小皇帝從頭講述一遍當天學習的知識,如果小萬曆背錯或者記不住,都會被太后罰跪,一跪就是兩小時。

最後還要再加上一句:

「去告訴張先生,看你怎麼辦!」

(李太后)

作為老師,張居正給小萬曆安排的課程非常滿,基本沒有休息日,而且要求更嚴格。

有一次,小萬曆上課時,講論語裡一句話「色勃如也」

念成了「色貝如也」,張居正突然大呵一聲,小萬曆被嚇得一下子就站起來,渾身直打哆嗦。

學生讀錯字是常有的事,作為老師提點即可,可張居正卻把學生嚇成這般模樣。

而這位學生,不是普通的學生,是掌握著生殺大權的帝王,萬曆才是張居正的主子。

可小萬曆每天都膽戰心驚,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除此之外,小萬曆不能有其他興趣愛好。

孩童時期小萬曆喜歡練習書法,且字寫的非常漂亮。

當萬曆拿著練好的字找老師求表揚時,張居正雖沒有直接讓他以後不准練字,卻用了宋徽宗的故事來暗示小萬曆,作為一位帝王,不該沉迷于這些沒有用的東西。

第二天開始,小萬曆再也不練字了。

長久以來, 小萬曆 就是這樣一直生活在被嚴格控制的環境中。

他沒有說不的權力,也沒有其他正常人該有的自由,他無法自主地緩解內在,所以不得不努力控制自己的本能和情緒衝動。

這些年他一直在壓抑自己。

小萬曆終于長大了,想親政,但李太后覺得他還是太年輕無法擔起重任,大權依舊掌握在張居正手中。

萬曆,只是一個沒有實權的皇帝。

在萬曆十八歲時,有一次喝醉了酒,打了人,張居正知道後勃然大怒。

據《明神宗實錄》記載,張居然憤而上書,怒斥萬曆:「宮中起居頗失常度。」

意思說,萬曆的作風太不像話了。

後來李太后知道這件事後差點要廢掉萬曆。

最後在萬曆自己苦苦哀求下,李太后才沒有廢掉他,但還是讓萬曆寫一封罪己詔昭告天下。

其實想想,小萬曆很可憐,在如此高壓密不透風的環境下長大,對于一個愛玩愛鬧的小孩子來說,該是一件多麼難受的事。

尤其是對一個18歲的帝王來說,當著全天下百姓的面說自己有罪,我想這件事對萬曆來說應該是恥辱吧。

在這十年中的前幾年裡,小萬曆還是很尊敬、信任自己的老師的。

後來隨著他的成長,對事物開始有自己思考時,就會對張居正教育自己的方式、做事態度,越來越不滿。

最好的老師,最好的家長,最好的教育配套,卻成了禁錮小萬曆幼小心靈的牢籠,等有一天他有力量打破牢籠時,將會產生驚人的破壞力。

而這驚人的破壞力就是從1582年張居正死去的那一刻開始。

因此才有了文章一開頭提及的抄家等事件發生。

(張居正)

張居正希望萬曆未來能成為自己改革的接班人,振興大明王朝,萬曆一開始也確實沒有讓人失望。

但隨著師生二人之間的關係發生微妙變化,以及張居正病逝,萬曆性情大變。

張居正死後沒隔多久,有人上告他貪汙腐敗,富可敵國。

作為財迷的萬曆,聽後兩眼放光,想去抄他的家,但因沒有罪名,不好貿然行動。

當時朝廷有人猜到了萬曆的心意,于是製造了一系列所謂的「證據」讓萬曆可以光明正大的抄張居正的家。

結果,北京的府邸翻了個底朝天,只搜出10W兩白銀,而當時馮保(太監,萬曆的「大伴」)被抄家時,搜出了黃金白銀幾百萬兩,珍寶無數。

萬曆不相信張居正只有這麼多錢。

于是有人說張居正把金銀財寶運回了湖北老家,他最起碼有兩百萬兩金銀。

萬曆二話不說,授意他們去抄張居正老家。

當時各路人馬為了邀功,在張居正老家各種騷擾,最後甚至將張居正家人關在屋裡,不給吃喝。

這裡面有在繈褓中的嬰兒,還有張居正80多歲生病的老母。

十幾口人最後竟被活活餓死。

而最後,那些昏官一分錢也沒抄出來。

即使這樣,那群人還不死心,說張居正把錢分給了他們家親戚。

隨後抓走了張家所有親戚,有人甚至要屈打成招,用刑逼他們承認張居正貪汙200多萬兩。

最後張居正的大兒子不堪屈辱被逼懸樑自盡,二兒子跳井自盡,萬幸的是二兒子最後被人救起來了。

如果張居正泉下有知,知道自己曾經苦心栽培的學生,那個曾經當著他的面承諾要在他身後好好照顧自己家人的學生,竟如此對待自己,不知他會有何感想。

作為教育者,張居正是失敗的,但是作為改革者他無疑是非常成功的,被看作是繼北宋王安石改革之後的另一位出色的改革家。

張居正改革之前,明朝每年財政巨虧將近300萬兩白銀,但是萬曆新政執行兩年後,國庫每年盈餘就將近300萬兩白銀。

到1582年張居正去世那年,明朝GDP總量世界第一,僅中央庫存白銀就達1250萬兩,遠超歐洲各國。

萬曆新政之前,土地兼併嚴重,農民沒地可耕,農民與地主階級矛盾嚴重,隨時可發生歷朝歷代的農民起義。

張居正改革,實行一條鞭法,改革稅制,清丈田畝,增加了納稅田畝近300萬頃。

而這300萬頃土地,相當于半個荷蘭,產出的糧食可以養活整個歐洲。

萬曆新政之前,大明王朝千瘡百孔,危機四伏,南方倭寇橫行,西南少數民族暴動,而東北和西北則面臨蒙古的鐵騎的踐踏。

張居正當權後,狠抓國防,任用戚繼光、俞大猷、李成梁等人穩定了大明半壁江山。

張居正死後,萬曆執政,他不僅沒成為老師改革的繼承者,反而親手毀掉老師嘔心瀝血建立起來的一切。

被新政「考成法」罷免的貪官汙吏、無能的官員官復原職,而張居正任用的那些大臣基本都受到不同程度的處罰。

比如我們了解的治理黃河的傑出人才潘季馴,因替張居正申辯了兩句,便被萬曆罷了官。

再比如大名鼎鼎的抗倭英雄戚繼光,就因和張居正個人關係非常好,被萬曆從軍事重地調到無仗可打、無兵可帶的廣東。

對于戚繼光這樣一個軍事家而言,這一做法無疑比死還難受,最後戚繼光憤而辭職。

張居正死後的第四年,遼東巡撫周詠注意到在遼東以外建州這一地方有一個叫女真族的部落正在慢慢發展壯大。

(努爾哈赤)

當時周詠上書朝廷出兵攻打,結果朝廷卻決定出錢安撫,而女真族的首領就用這些錢財開疆拓土,從容發展壯大,這位首領就是後來的清太祖努爾哈赤。

因萬曆個人的一系列「報復」行為,竟讓一整個國家、一整個民族為之陪葬,往後大明所有的悲劇都從這開始!

如果當年,張居正沒死,如果戚繼光這些忠臣沒有被罷官,那麼還會有日後的大清朝麼?

歷史終究是歷史,沒有如果.......

張居正死後,有很多人詆毀他,但萬曆沒想到,張居正曾經的死對頭,思想家李贄,卻為張居正喊冤叫屈。

在萬歷朝還有一位著名的官員也是大家熟知的,那就是海瑞,人稱海青天。

李贄曾這樣評價兩人:

「海瑞是草,可以傲霜雪,不可以任棟樑;而張居正是一棵樹,是一棵參天大樹,是古今宰相之傑!」

思想家的格局和眼界就是比一般人更高明。

古往今來,一切是非曲直,公道自在人心。

到崇禎繼位時,大明王朝已是風雨飄搖,大廈將傾。

縱然崇禎有想拯救大明王朝的心,但大明再也沒有如張居正那般的人才。

家貧思賢妻,國難思良相。

那時候朝廷上下開始懷念起張居正的改革,想恢復,但奈何為時已晚。

張居正為人到底如何,他的改革又該如何評價,暫且不做評判,我想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看法。

一個人的得失毀譽從來都不是能由自己決定的。

生而為人,立身處世,只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只要心無所畏懼,那就不用介意別人說什麼,朝著自己的理想勇敢前行。

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我心!

張居正死後,世間再無張居正,也再無昔日的大明王朝.......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