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搜索站內資源

劉玄德:哪有什麼天命所歸,不過是慢慢的忍,苦苦的熬

佩珊 2022/01/16

網上有個熱門話題:

「為什麼20歲看三國覺得曹操最厲害,40歲看三國覺得司馬懿最厲害,60歲看三國覺得劉備最厲害?」

少年時候,誰會喜歡劉備呢?

論權謀,他不如曹操,遇事只會哭哭啼啼。青梅煮酒論英雄,被曹操一句話,嚇得連筷子都拿不穩;

論本事,他不如孫權,全靠一張厚臉皮。為了借到荊州,不惜娶對方的妹妹,最後乾脆賴著不還了。

就是這樣一個要什麼沒什麼的草根,竟然和曹操、孫權三分天下?

他憑什麼呢?

可是人到中年,重讀那段群雄爭霸的歷史,想起當年縱橫四海的豪情和壯志,再對比如今含飴弄孫的閒適,難免讓人唏噓和落寞。

也只有到這時候,才忽然一聲長歎,懂了劉備的辛酸與難得。

既然時勢造英雄,那英雄為什麼不能是我?

劉備能爬到權勢的頂端,能成為那個時代的一流人物,憑得是赤手空拳的自己。

成功從來都不是偶然,每個不動聲色的皮囊之下,都是一個咬緊牙關的靈魂。

輸在起跑線,可以贏在終點

劉備不是天生無能,他拿到的,確實是一手爛牌。

袁紹和袁術出身世家大族,四世三公,標準的官家子弟;

孫策和孫權繼承的是家族產業,老爹孫堅已經打下一片江山;

劉璋是皇室宗親,劉表是「荊襄八俊」之一;

18路諸侯伐董時,最差的曹操也是個驍騎校尉,而劉備什麼都不是,只是一個賣草鞋的窮小子而已。

《三國志》裡原話是這樣的:

先主少孤,與母販履織席為業。

為了適當抬高身價,也為了師出有名,他自稱

「中山靖王之後也」

中山靖王是什麼人?

劉勝,漢武帝劉徹的哥哥,隔了幾百年的時間,這種無法考證的皇室宗親,帶來的好處實在有限。

沒有官職,沒有爵位,也沒有錢,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少年的劉備還能野心勃勃。

他家裡唯一出眾的就是一棵桑樹,長在院子的東南角,高五丈有餘,遠看像寶車的帷蓋。

他就指著桑樹,對自己的小夥伴說:「吾必當乘此羽葆蓋車!」

夢想是美好的,現實是骨感的。

在那一群爭王爭霸的人物裡,唯有劉備是白手起家。

他只能靠自己混飯吃。

年輕的時候,誰不是嚷嚷著追夢?

熱血衝動,埋頭苦幹,一心以為能力最重要。可是後來才知道,能力很重要,圈子也很重要。

只有吃過苦、栽過跟頭,只有意識到自己的碌碌無為,才知道夢想成真有多麼難。

甚至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劉備努力奮鬥的前半生,只是其他人的起點。

選擇退學,投奔公孫瓚,他成為平原令,混到官身。

孔融受黃巾圍困,他前去救助,混進了上流名士的圈子。

從孔融跳槽到陶謙,他得到了徐州,混成一方州牧。

……

西元221年,等劉備稱帝時,他已經60歲。

他是完全憑藉個人努力,從社會的底層奮鬥到了頂層。

大學聯考前夕,一則短視訊風靡了朋友圈:

這個實驗用長跑來模擬生活,剛開始,孩子們站在相同的起跑線上。

「如果你的父母有房子,請往前走一步。」

「如果家裡有出國留學的能力,再往前走一步。」

「如果父母的職業是老師,再往前走一步。」

……

隨著附加條件的增多,孩子們的差距也越來越大。

有人還在起跑線上,有人已經向前走遠。

大家都在焦慮:怎麼辦?我已經輸在起跑線了。

是的, 如果現在開始起跑,站在前面的孩子可能領先許多,但是在抵達終點之前,並不意味著後面的孩子不能超越。

誰都可以去爭冠軍!誰都可以成為第二個劉備!

焦慮與抱怨並沒有意義,死死地咬住自己的目標,不放棄,才有可能實現超越。

 直面失敗,也是一種成功

劉備不是天生愛哭,眼淚有時候是最好的武器。

如果要讓劉備自己總結40歲,他或許會這樣寫:

《年輕人不可不看的創業陷阱,血淚總結》;

《創業不得不承受之痛,沒有人比我更懂》;

《說出來你可能不信,沒人比我更輸得起》;

《最怕你胸懷大志,卻還碌碌無為》;

《@曹操,你就不要想起我》;

《生活,請給我一個不哭泣的理由》;

……

他的前半生,不是失敗,就是在失敗的路上。

24歲,他和曹操、公孫瓚一起打黃巾,結果一兵一卒都沒有混到手;

34歲,他剛剛入主徐州,結果被呂布出兵偷襲了;

36歲,他和呂布交戰,結果連老婆孩子都弄丟了;

39歲,他好不容易奪回徐州,結果又被曹操打敗

……

屢戰屢敗,屢敗屢戰。

每一次都跌得狼狽,每一次都重新站起。

西元201年,劉備又打了敗仗。

人報曹軍大隊趕來,玄德教孫乾等保護老小先行。

玄德與關、張、趙雲在後,且戰且走。

操見玄德去遠,收軍不趕。

玄德敗軍,不滿一千,狼狽而奔。

前至一江,喚土人問之,乃漢江也。

這一次,他選擇去投靠荊州的劉表。

劉表收留了他,讓他駐紮新野,在這個小縣城裡,他足足混了七八年。

有一天,他和劉表一起飲酒。

席間,劉備起身去廁所,回來之後竟然哭了,淚臉滿面。

劉表連忙追問,他惆悵地說: 「吾常身不離鞍,髀肉皆消。今不復騎,髀裡肉生。日月若馳,老將至矣,而功業不建,是以悲耳。」

這個時候的劉備,已經47歲了,拼搏半生,還在寄人籬下。

一方面,他要打消劉表的猜忌,為自己博得立身之地,故意做出男兒垂淚的頹喪之態;

另一方面,他還想著領兵上陣,他絕不甘心作為一個小人物,默默無聞的混完一生!他要用大腿長出的贅肉警醒自己。

這一哭,意味深長。

戰赤壁、取荊州、建蜀國、伐孫吳……

誰能想象,別人在47歲已經停步歇息,而劉備從47歲以後竟越戰越勇,不撞南牆不回頭?

年少時愛笑話他的眼淚,後來才知道,在失敗面前,哭並不算丟臉,只要哭完記得站起來。

 成熟的稻穗,都懂得彎腰

劉備不是天生厚臉皮,自尊心是一個靈魂中最偉大的杠杆。

諸葛亮出山后,劉備才迎來人生最大的轉折。

都說得臥龍者,得天下,他是怎麼請動這尊軍事的呢?

「由是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

劉備時任左將軍,雖然敗仗越打越多,但名聲越來越響亮,竟然幾次翻山越嶺去求見一個比他小二十歲的布衣青年。

這三顧茅廬的典故誰都知道,但不是誰都能做到。

是的,劉備沒什麼本事,但他憑什麼招攬了一群人才呢?

曹操有天時,孫權有江東地利,劉備所能依靠的也只有人和了。

關羽脾氣傲嬌,私下放走曹操,他忍下來了,所以連曹操也挖不走這個大將;

張飛性情暴虐,對下屬非打即罵,他忍下來了,所以張飛願意和他結成兒女姻親;

徐庶立場不定,選擇離蜀投魏,他忍下了,所以對方在離開時還傾力推薦新軍師諸葛亮。

一張人情牌,他打出了最好的效果。

最經典的要數長阪之戰。劉備慘敗,他雖然沖出包圍,妻兒卻陷入圍困之中。

趙子龍拼死廝殺,七進七出,最後抱回劉備之子阿斗。

劉備卻當眾將繈褓中的兒子摔倒在地,罵道:「為汝這孺子,幾損我一員大將!」

有人說他做戲,那是不了解劉備。

同樣作為主公,他何曾有過曹操的半分霸氣?他何曾有過孫權的半分任性?

他就是「不要臉」

在下屬面前做低伏小,籠絡人心;在對手面前裝聾作啞,掩飾野心;

他就是「不要臉」!

跑到曹操那裡寄人籬下,又跑到孫權那裡混飯吃,他難道就不難受?

可是在成功面前,這點委屈算什麼?

越努力,越幸運

前陣子,很多人都在轉發一篇熱文:《你的同齡人正在拋棄你》。

是的,事業的毫無起色,養家糊口的壓力,年歲漸長的恐慌……

很多人四十歲以後就覺得自己折騰不動了。

可是在一千八百年前,47歲的劉備仍然說自己「志猶未已」。

少年不識愁滋味,中年方知萬事難。

為什麼突然讀懂劉備?或許,是更懂了生活的不容易。

他才是生活的英雄。

雖然起點低,卻不曾消磨銳氣,而是拼命地跑,跑過昨天的自己。

雖然失敗,卻不曾丟掉信心,可以流淚,可以懦弱,絕不認輸。

雖然現實殘酷,卻不曾放棄爭取,能明爭,能暗奪,也能忍。

每一個奮鬥的人,都應該向劉備學習,越挫越勇,最終迎來輝煌。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