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搜索站內資源

蕭何:走不通就轉彎,想不通就放下

佩珊 2022/01/20

漢高祖劉邦取得天下之後,封賞群臣,不顧眾人反對,將從未上過戰場的蕭何,功勞定為第一。

後人這樣評價蕭何:

「劉邦百戰百敗,卻屢敗屢起,靠的就是蕭何為他當宰相,經營關中作他的根據地,要人有人,要錢有錢,要糧有糧。

項羽百戰百勝,卻經不起一敗;一敗塗地,一敗就亡,原因之一是沒有蕭何這樣的宰相。」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代名相蕭何的傳奇經歷。

獨具慧眼,果斷出手

秦朝末年,大興土木,勞民傷財。

這一天,沛縣泗水亭長劉邦,奉命將要押送一批囚犯前往驪山服役。

臨別時,官員們都奉送他三百錢,唯獨一位頗有才幹的官吏蕭何,送了劉邦五百錢。

比起沛縣其他好友,如屠夫樊噲、獄掾曹參等人,蕭何對劉邦總是格外親厚。

不久後,劉邦因放走服役的囚犯,被迫逃亡到芒碭山,蕭何不僅為他救出下獄的妻子,還在沛縣周旋,為劉邦佔領沛縣打下基礎。

那時的蕭何其實有更好的選擇,他在官吏考核中取得第一,秦朝禦史已經打算入朝進言,徵調蕭何,而他卻一再辭謝,堅決留在沛縣。

加官進爵沒能讓蕭何動心,因為他對天下大勢有自己清醒的判斷。

蕭何早已看出秦朝衰落,也一早認准劉邦器宇軒昂、絕非池中之物。

他在耐心等待一個歷史性的大機遇,並因此堅定地站在一無所有的劉邦身後。

在紛繁復雜的世界裡,有時不僅需要判斷局勢的智慧,更需要自信和勇氣堅持自己正確的判斷。

不久之後,天下果然大亂,陳勝吳廣起義,群雄揭竿而起。

楚懷王熊心與劉邦、項羽相約,誰先入關中,誰為關中王。

劉邦在謀士張良、蕭何的輔佐下,迅速西進滅秦,率先進入關中。

面對關中所藏戰國七雄之珍寶美女、奢華宮室,當劉邦眼花繚亂、沉迷其中之時(後來經樊噲、張良勸阻,劉邦才醒悟),蕭何卻獨自急如星火趕往丞相府。

蕭何搜出國家戶籍、地形、律令等圖書,分門別類,連夜整理收藏。

美女與財寶在他心中,遠不如這份資訊資源重要。

《漢書》中說,

劉邦能夠知道天下厄塞、戶口多少、強弱之處、民所疾苦,完全有賴于蕭何得到秦朝的圖書。

未來楚漢爭霸的勝局和西漢政權的建立穩固,也有這些圖書的重大功勞。

蕭何能以一雙慧眼辨明輕重緩急,得益于他總是從全域大業出發深入謀劃。

眼光長遠,才更能做好眼前。

蕭何

發揮所長,建功立業

沒過多久,項羽率軍入關,自封西楚霸王。

劉邦被封漢王,封地在偏遠荒僻的巴蜀之地。

入蜀後,劉邦封蕭何為丞相。

蕭何繼續以他獨特的政治眼光,為劉邦挖掘重要的人才資源。

當時從楚營投誠到漢軍中的韓信,被劉邦任用為管理糧草的小官。

身居丞相之位的蕭何,沒有因韓信毫不起眼的官職輕視他,當他發現韓信膽識過人,勇武善戰,便多次向劉邦舉薦,卻沒有得到劉邦重視。

幾個月後,不少將士因思念家鄉,不願駐在蜀地而逃亡。

不受重視的韓信,也決定趁機離開。

蕭何得知後,連忙放下公務,冒著自身被懷疑出逃的風險,星夜追趕韓信,勸服他回到漢軍當中。

又使盡渾身解數,讓劉邦以隆重的禮儀,在眾目睽睽之下,為韓信舉行拜將儀式。

這便是著名的「蕭何月下追韓信」,一段流傳千年的千里馬與伯樂的經典故事。

後來的韓信,暗度陳倉、破魏平趙、收燕伐齊,更在垓下以十面埋伏、四面楚歌全殲項羽軍隊,創下不敗的戰場神話。

這背後,豈非沒有蕭何舉薦之功?

當劉邦、韓信在前線戰場奮勇殺敵,蕭何在後方安撫百姓,供給糧草,制定法令規章,建立宗廟社稷、宮室縣邑……

漢二年,劉邦被困于彭城,于險境中帶著僅剩的十幾騎殘兵敗將逃回滎陽。

全靠蕭何及時徵兵增援劉邦,他才撐到與韓信會師,重振旗鼓。

其後好幾次戰役中,劉邦都曾棄軍逃跑,每次都依賴蕭何為他補充兵力與糧草,才能轉危為安。

劉邦後來說: 「鎮國家,撫百姓,給餉饋,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是對蕭何功績中肯的評價。

劉邦

項羽被滅,天下平定,論功行賞之時,群臣爭功一年有餘,而劉邦認為蕭何功勞最顯赫。

有功臣不服地說:

「我們身披戰甲,手執兵器,親自參加戰鬥,多的身經百戰,少的交鋒十回合,攻佔城池,奪取地盤,都建立了大小不等的戰功。

如今蕭何沒有這樣的汗馬功勞,只是舞文弄墨、發發議論,從不參加戰鬥,封賞反倒在我們之上,這是為什麼?」

劉邦回答說:

「諸位懂得打獵嗎?打獵時,追咬野獸的是獵狗,但發現野獸蹤跡,指出野獸所在的是獵人。

而今大家僅能捉到野獸而已,功勞不過像獵狗。

至于蕭何,發現野獸蹤跡,指明獵取目標,功勞如同獵人。」

蕭何雖無戰場功勳,而他在軍事後勤與治國安邦上卻做到了出類拔萃。

並非只有戰場廝殺被人銘記,穩固大後方建下的赫赫功勞,同樣能讓劉邦力排眾議,定下功居第一。

儘管處在並不奪目的位置,只要能竭盡所能發揮所長,一樣能散發耀眼光芒。

力求自保,如履薄冰

自古以來,開國功臣在天下初定時,往往面臨著極為危險的處境。

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政績斐然的蕭何,也多次面臨劉邦的猜忌。

當年楚漢相爭時,蕭何鎮守關中, 劉邦就常常派人從前線到後方,專程「慰勞」丞相。

蕭何捕捉到劉邦疑心後,狠心派遣族中十多位子孫兄弟上前線效力,一方面有作為人質的意思,一方面表明忠心,這才打消劉邦顧慮。

後來天下平定,蕭何的政治功績更加卓越,名聲也更加顯赫。

當陳豨謀反,劉邦親征之時,傳言韓信有謀反之事。

為了撇清自身嫌疑,蕭何不得不違背本心,幫助呂後設計捕殺韓信,這便是後世所謂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劉邦在外聽說韓信被殺,派遣使者拜蕭何為相國,加封五千戶,又賜給他五百士卒衛隊。

蕭何不敢接受封賞,並且將全部家資盡數拿出,捐給軍隊。

蕭何耀眼的政治才能曾經如劉邦的左膀右臂,而今天下已定,耀眼的光輝就變得有幾分刺眼。

縱然蕭何一次次退讓,犧牲家族、違背道義、自墮名聲,但在劉邦眼裡,只要蕭何身處高位,便總是一種威脅。

聰明如蕭何,終究沒能如同謀士張良,完全做到急流勇退,在花甲之年遭遇牢獄之災。

張良從論功行賞時,就拒絕自挑封邑的殊榮,後來大事一定便鮮少活躍,一心修道。

有時候,握緊手,反而什麼都沒有,唯有放開手,才能更加自由。

▽ 

後來蕭何雖被釋放,卻從此失去劉邦的心,無法過問政事。

直到劉邦過世後,在漢惠帝劉盈的重用下,年邁的蕭何才重新為政。

他親自制定漢朝律法九章,為漢初安定奠定了重要基礎。

他的繼任者曹參,一切公務遵循蕭何舊章,一字不改,便令政通人和、國泰民安。

這便是膾炙人口的「蕭規曹隨」,也足見蕭何曠世的安邦之才。

司馬遷評論蕭何:

「位冠群臣,聲施後世」。

這位勤不告勞的一代賢相,一生功成名就,對劉姓江山俯仰無愧。

稍有遺憾的,便是他一生兢兢業業,晚年卻過得戰戰兢兢。

有時候,當擁有與執著影響了生活,或許放手也是一種智慧。

得到多少不是成功的唯一標準,重要的是此生的體驗與經歷。

看淡得失,才會更加從容。

參考文獻:

1.《史記·三十世家·蕭相國世家》

2.《史記·十二本紀·高祖本紀》

3.《漢書·高帝紀》

4.《史記·十二本紀·項羽本紀》

5.《漢書·蕭何曹參傳》

6.《史記·七十列傳·淮陰侯列傳》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