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搜索站內資源

皇太極去世後,其長子已34歲,為何還要讓年僅6歲的順治繼位呢?歷史閲讀人 History Reader

佩珊 2022/01/24

愛新覺羅·福臨像

有人說,6歲的順治能夠當上主要是因為多爾袞和莊妃的風流韻事,達成了協定,這就有點胡說八道了, 多爾袞又不傻,不可能為了一個女人就送一個皇位做人情。

其實,回答這個問題只用四個字就可以了: 政治平衡

為什麼這麼說呢,且聽書君給你慢慢道來:

愛新覺羅·皇太極 像

首先從皇太極說起

皇太極是努爾哈赤的第八子,努爾哈赤去世後,皇太極被推舉為可汗,並于1636年在瀋陽稱帝,國號大清,在位期間,發展生產,增強兵力,為清朝入關打下堅實基礎。1643年八月初九晚上十時入關前夕,突然病逝,毫無徵兆,年僅52歲。

(「端坐無疾而終」,皇太極原本是個精壯漢子,中年之後突然發福,陷入肥胖無法自拔,以至于戰馬只能馱他走幾十裡路就走不動了,而肥胖最容易導致心血管病,所以,皇太極應是心肌梗塞或腦溢血之類的疾病)。

皇太極共有11個兒子14個女兒,其中3個兒子很小就去世了,豪格是大兒子,封和碩肅親王,福臨(也就是後來的順治)是第九子。 問題來了,皇太極死時,豪格已經34歲,跟著皇太極屢立戰功,而福臨還沒有成人,當皇帝的好事兒怎麼就落到了福臨的頭上呢?

皇位爭奪戰!

其實,可汗選定最初採用的是 貴族共和制,王位的繼承只要是大汗的兒子、弟弟,甚至是侄子都有繼承權,人選由和碩貝勒們擇優推舉。

皇太極做了大汗後,就不打算這麼幹了,就想沿用漢人的繼承方法, 讓兒子接大汗位,所以就想盡一切辦法削弱貝勒們的權力,實現了大權獨攬,本來,按照皇太極的計畫,自己的兒子即位是沒有問題的,可是,到了最後,問題卻恰恰出在皇太極自己身上,在世的時候,皇太極沒有設立王位繼承人,而皇太極又死的太突然,根本來不及留下遺言就game over了,最麻煩的事兒來了, 皇太極計畫的好好的子承父業又回歸到了貴族共和制。

最有力的皇位爭奪者有兩個人, 一個是皇太極長子和碩肅親王豪格,另外一個就是皇太極的弟弟睿親王多爾袞,順治福臨就不在計畫中。

按照皇太極的計畫,基本就把多爾袞排除在外了, 但是皇太極既沒有立皇儲,也沒有留遺言,所以,努爾哈赤的規矩仍然有效,這就給了多爾袞機會。

愛新覺羅·豪格 像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作為皇長子的豪格,身材魁梧,久經戰場,屢立戰功,按照立長的規矩,繼承大統,合情合理順理成章,隸屬于皇太極的兩黃旗大臣們,當然希望皇太極的兒子繼位,所謂國有長君,社稷之福,豪格無疑是最佳人選。

何況,豪格隨皇太極南征北戰,有一定的威望,所以,兩黃的將領圖爾格,索尼,圖賴,錫翰,鞏阿岱,鼇拜,譚泰,塔瞻的重臣都表示支持豪格為帝,蘭旗濟爾哈朗也是擁護。

還有皇太極二哥禮親王代善也是以 「帝之長子,當承大統」的鼓吹。加上雙黃,正蘭三旗在軍事上實力,實力不弱。

愛新覺羅·多爾袞 像

而作為皇上弟弟的多爾袞,身為正白旗旗主,位高權重,手握重兵,而且兩個弟弟也是旗主,三股勢力聯合起來,把豪格壓的死死,他們堅決反對豪格繼位。

八月十四日,所有的王爺重臣都在崇政殿中,兩大集團分毫不讓,火力全開,爭得是面紅耳赤,會議陷入僵局,兩黃旗為保勝算,派兵包圍了宮殿,白旗的三位王爺,雖然沒有帶兵,但都是馳騁沙場多年,劍拔弩張,毫無畏懼,這個時候稍不小心就擦槍走火,動亂隨時都可能發生。

孝莊文皇后

其實,大家心裡都明白,再這樣爭下去,大清就可能陷入分裂或者內戰之中,就在這個時候,鄭親王濟爾哈朗提出了第三個方案: 即皇太極第九個兒子福臨繼位,他和多爾袞輔政。

(還有一種說法,就是福臨的老媽孝莊文皇后找到多爾袞,提出讓多爾袞擁立福臨,條件就是多爾袞擔任攝政王,多爾袞權衡利弊,同意了這個意見,

但還有人認為還有一個不可告人的秘密就是多爾袞和孝莊進行了一次權色交易,多爾袞英雄一世,卻有一個弱點:好色,而且對嫂子孝莊達到了癡迷的程度,而孝莊早意識到這一點,在皇位繼承的關鍵時候使出殺手鐧,一舉成功,自己的兒子福臨成功繼承地位。 孝莊是否籠絡多爾袞,官修的史書實錄中沒有留下任何記載,私家著述也沒有留下更多的記錄。

無論如何,這個提議的妙處, 恰恰滿足了兩黃旗擁立皇太極兒子的願望;而福臨不滿6歲,多爾袞輔政, 也滿足了白旗三王掌權的渴望,由鄭親王共同輔政,也對多爾袞是一種制衡,也可大小兩黃旗的顧慮,所以,讓福臨繼位剛好達到了權力平衡的目的。

為什麼是福臨?

有人會問,既然是選幼子,那皇太極還有6歲的高塞、10歲的韜塞等幼子,為什麼偏偏是福臨呢?

這就牽扯到了血統和出身的問題了。

皇太極當年征服了漠南蒙古,為了安撫漠南蒙古,實行滿蒙一家親,這是皇太極的國策,他的五大福晉都是蒙古人,而福臨的母親就是五大福晉之一的莊妃, 福臨也是皇太極尚在世的兒子中,唯一有蒙古血統的,如果新帝有蒙古血統,對漠南蒙古就是最好的籠絡,也是對皇太極國策的延續,另外, 福臨作為五大福晉唯一的兒子,按照滿人的觀點,算是嫡子了,由他繼位簡直再合適不過了。

綜合以上, 福臨繼位,既能讓各方勢力接受,又能籠絡蒙古族,所以,達到了勢力的平衡,8月26日,福臨登基,為順治帝,後來的歷史證明,這既是他的幸運,也是他的不幸

(在位18年,1661年駕崩時還不滿24歲,正當壯年的順治駕崩,讓人生疑,民間各種傳說四起,最著名的就是因為寵妃董鄂妃的去世對順治帝打擊太大,幾乎到了崩潰的邊緣,于是就避開凡塵,遁入空門。

董鄂妃本是順治的異母弟襄親王博穆博果爾的妃子,經常入宮侍奉王后,日久生情,與順治帝墜入情網,襄親王訓斥董鄂妃卻被順治打耳光後憂憤而死,兩月後,順治帝封董鄂妃為賢妃, 兄納弟媳做為遊牧民族的滿人來說也不算多大的事兒

《湯若望傳》中說:」順治皇帝對于一位滿籍軍人之夫人,起了一種火熱愛戀,當這一位軍人因此申斥他的夫人時,他竟被對于他這申斥有所聞知的天子,親手打了一個極怪異的耳刮。這位軍人于是乃因怨憤致死,或許竟是自盡而死。皇帝遂即將這位軍人底未亡人收入宮中,封為貴妃。「這個將軍就是順治帝的弟弟襄親王博穆博果爾。)

福臨能當上皇帝,還有一種說法是本來推薦豪格當皇帝,豪格來了一句「福少德薄,不能繼位」的話,被多爾袞抓住,說那你就別繼位了,就這樣,豪格的繼位權就被剝奪了,但是,大家稍微分析一下就可以看出,這種觀點是站不住腳的,在競爭這麼激烈的時刻,

一句謙讓的話隨時都可以被人擋過去的,根本不可能成為豪格不能稱帝的理由。

福臨繼位後, 作為兩個輔政王之一的濟爾哈朗根本就不是多爾袞的對手,多爾袞很快就獨掌大權,幾年後,多爾袞利用欲加之罪削去了豪格的爵位,將他幽禁起來,四個月後死于獄中。

有關豪格的死,清代權威官方《清實錄》中並未詳細說明。

《八旗通志豪格傳》中簡單說:「為睿王多爾袞構陷,薨。」

也就是說豪格在多爾袞的陷害下僅僅幽禁一個月便于獄中死亡。

多爾袞逼順治封他先後封叔父攝政王、皇叔父攝政王、皇父攝政王。

順治七年,死在狩獵途中,追封「清成宗」,兩個月後,順治開始清算多爾袞,奪去封號,掘墓鞭屍,算是報了羞辱之仇(《韃靼戰紀》中記載說:「順治帝福臨命令毀掉阿瑪王(多爾袞)華麗的陵墓,他們把屍體挖出來,用棍子打,又用鞭子抽,最後砍掉腦袋,暴屍示眾,他的雄偉壯麗的陵墓化為塵土。」)。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